交易动机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三大动机之一,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因而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需要的开支。个人或企业出于这种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收入水平以及惯例和商业制度,而惯例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为固定不变,于是,按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而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1] 
凯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自己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经济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普遍心理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三大动机。
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了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 
参考资料
  • 1.    张玉明,聂艳华.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7:第112页
  • 2.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百度百科.2013-02-02[引用日期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