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不可再生资源一般指不可更新资源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不可更新资源即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的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也叫“非可再生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简介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即不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是与可更新资源相对的概念。主要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也有人认为需要漫长岁月才能形成的基岩上的土壤也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1] 

不可更新资源主要特征

不可更新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是与可更新资源相对的概念。主要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有人认为需要漫长岁月才能形成的基岩上的土壤也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矿产资源由于人类不断地、越来越大量地开采,储量逐渐减少,有的已近枯竭。矿产形成的速度根本无法同人类开发的速度相比,因而矿产资源被认为是不能再生的。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除了造成矿产资源短缺外,还污染环境,改变地球环境的基本结构和改变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人们对土壤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土壤资源的损失;尤其是土壤被污染,会造成土壤成分、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如失去肥力和净化能力,或发生沙漠化。这些都是在短期内不能恢复的。 [1] 

不可更新资源矿石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由于人类不断地、越来越大量地开采,储量逐渐减少,有的快要枯竭。矿产形成的速度根本无法同人类开发的速度相比,因而矿产资源被认为是不能再生的。矿产资源的储量一般按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能够开发利用的量进行统计的。随着开采、冶炼和提取技术的提高,一些低品位矿产和矿石中伴生矿物也将被利用起来。 [1]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富矿和优质矿产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开展综合利用。矿石中伴生的矿物和杂质元素,弃之成害,用之成宝。在勘探和评价某些矿产时,应进行综合评价;在采矿、选矿和冶炼时,应力求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此外,如果把开采矿产的边界品位放宽,某些矿产储量将成倍增加,例如把开采铜矿的边界品位由现今的0.4%降低到0.2%,全世界的铜矿储量将增加25倍。随着采矿、选矿和冶炼技术的发展,某些在现今看来是没有开采和利用价值的废石、废渣,将来可能会变成有用原料。

不可更新资源解决问题途径

解决矿产资源问题的另一途径是开发海洋。海洋占地球总面积70.8%左右,资源极其丰富。全球海洋中约有40亿吨*,还含许多种可供利用的元素,如在深海沉积物中,有大量的“锰结核”,既含锰,还含铜、钴、镍等。仅太平洋中,就有锰结核4000亿吨。海洋中镍的储量为陆地的 150倍。近海区还有金、铬铁矿、锡石、金红石、独居石等砂矿。大陆架(水深 200米以内的浅海部分)和大陆斜坡(水深 200~1000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海底石油储量估计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45%。 [1] 

不可更新资源环境危害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除了造成矿产资源短缺外,还污染环境,改变地球环境的基本结构和改变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
露天开采矿石使采区的景观、生态遭受彻底的破坏,产生深远的严重影响。苏联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三面环山,不受北方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曾被誉为景色宜人的“绿洲”。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当地开采石灰石,把整座的山头削平,使原来的峡谷变成了一个大豁口。城市便处在北方寒冷气流的袭击之下,“绿洲”消失了。露天开采矿石,使地面形成巨大的矿坑。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莱茵褐煤采区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北捷克州褐煤采区,当矿挖尽时,将面临着地形平整和生态恢复工作,每公顷土地的“复田费”需数千至上万美元,约占煤炭成本的3~5%。
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都存在废石和尾矿的堆积问题。废石和尾矿堆积成山,不仅占用农田,而且还容易发生滑坡事故。美国韦尔斯的阿伯芬曾发生 244米高的煤矸石场滑坡事故,造成800多人死亡。尾矿经风吹雨淋,尾矿粉或其中的有害物质扩散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还造成严重污染。1964年英国康卫盆地的巴尔克铅锌矿尾矿场经过一次大雨冲刷,毁坏了大片肥沃的低地草原,废物覆盖层厚达半米。 [1] 
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地下流体的抽出和注入,改变了地下流体静水压力条件,会引起地面沉降,或诱发地震。
矿产资源往往是多种矿石伴生或多种化学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矿石的洗选和冶炼过程中往往造成有害物质的扩散。如1902~1903年间,美国蒙大拿阿纳康达铜冶炼厂,曾因含砷烟尘扩散而造成砷中毒事件,致使大量牲畜死亡。中国包头地区的铁矿石,含氟高达7%左右,在选冶过程中,矿石中的氟大部分进入尾矿,一部分在烧结和高炉生产过程中从烟气和废水排出,加上这个地区自然高氟背景,造成了氟污染,危害人、畜健康。
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已引起环境地质学家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视。对其产生的污染问题,解决措施着重在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对开发矿产资源产生的环境结构破坏,侧重在预防和善后恢复工作,同时,建立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的经营管理措施。

不可更新资源土壤资源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自然体,因此有人把土壤也视为一种不可更新资源或难以恢复的环境要素。人们对土壤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造成土壤资源的流失;尤其是土壤被污染,会造成土壤成分、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如失去肥力和净化能力,或是发生沙漠化。这些都是在短期内不能恢复的。 [1] 

不可更新资源煤炭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基本概念

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 

不可更新资源成煤条件

(1)物质条件
主要是成煤的原始植物,包括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植物遗体大量堆积是成煤的物质条件
高等植物形成的煤叫腐植煤,低等植物形成的煤叫腐泥煤。
由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叫腐植腐泥煤。
植物演化的5个阶段
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堆积条件或环境条件
泥炭沼泽: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极其潮湿,内有大量沼泽植物生长、堆积,植物死亡后遗体被沼泽水覆盖,并与氧呈半隔绝状态,使植物遗体不至于完全氧化分解,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泥炭。
泥炭沼泽的形成取决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大地构造4个条件。
沼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泥炭沼泽表面形态和水源补给以及养分和植被等特征划分为低位沼泽、高位沼泽、中位沼泽;依据成因环境分为滨海沼泽、三角洲平原沼泽、红树林沼泽;按植被生长情况分为草本沼泽、木本沼泽、泥炭藓沼泽;依据水介质盐度分为淡水沼泽、半咸水沼泽、咸水沼泽;依据沼泽的水动力条件分为闭流沼泽、覆水沼泽、泥炭沼泽。 [1] 
堆积方式(原地生成、异地生成)、形成泥炭的植物群落(高等植物、低等植物)、沉积环境(浅沼的、湖沼的、微咸水的、咸水的、富含钙质的)和养分供给(富养分的、贫养分的)、pH值、细菌活动性、硫的供给、泥炭的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决定了煤层原始特征
(3)温度和压力条件
温度和压力决定于埋藏深度
成煤应有一定的埋藏深度
煤化程度是煤受热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函数。温度越高,变质作用的速度越快。
(4)时间条件
漫长的地质年代[宙、代、纪、世、期]
一般需要几千万到几亿年的时间
(5)地质条件
地壳运动

不可更新资源同位素

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称为天然同位素。
当同位素与其他中子、质子或同位素产生聚变反应后,会产生巨大能量,但一些同位素的反应条件特别高。
根据人类现有资料显示,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地质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1] 
参考资料
  • 1.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明.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