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豆目一般指豆科
豆科(拉丁学名:Leguminosae sp.)为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支下的一个科,属于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模式属为Faba P. Miller 。约650属,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
豆科在中国有172属,1485种,13亚种,153变种,16变型;各省区均有分布。豆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
豆科最常见的三个亚科,一是蝶形花亚科,代表植物:国槐(豆科,国槐属。羽状复叶)。二是云实亚科,代表植物:紫荆(落叶灌木,有荚果,花紫色,先叶开放)。三是含羞草亚科,代表植物:含羞草与合欢(乔木)。
海红豆属

海红豆属

牧豆树属

牧豆树属

代儿茶属

代儿茶属

假含羞草属

假含羞草属

榼藤属

榼藤属

含羞草属

含羞草属

银合欢属

银合欢属

合欢草属

合欢草属

金合欢属

金合欢属

朱缨花属

朱缨花属

棋子豆属

棋子豆属

大合欢属

大合欢属

猴耳环属

猴耳环属

合欢属

合欢属

象耳豆属

象耳豆属

雨树属

雨树属

球花豆属

球花豆属

肥皂荚属

肥皂荚属

皂荚属

皂荚属

顶果树属

顶果树属

盾柱木属

盾柱木属

凤凰木属

凤凰木属

云实属

云实属

老虎刺属

老虎刺属

采木属

采木属

扁轴木属

扁轴木属

格木属

格木属

长角豆属

长角豆属

任豆属

任豆属

决明属

决明属

紫荆属

紫荆属

羊蹄甲属

羊蹄甲属

仪花属

仪花属

无忧花属

无忧花属

缅茄属

缅茄属

孪叶豆属

孪叶豆属

油楠属

油楠属

酸豆属

酸豆属

红豆属

红豆属

香槐属

香槐属

马鞍树属

马鞍树属

槐属

槐属

藤槐属

藤槐属

黄檀属

黄檀属

紫檀属

紫檀属

相思子属

相思子属

肿荚豆属

肿荚豆属

猪腰豆属

猪腰豆属

干花豆属

干花豆属

崖豆藤属

崖豆藤属

水黄皮属

水黄皮属

紫藤属

紫藤属

耀花豆属

耀花豆属

巴豆藤属

巴豆藤属

鱼藤属

鱼藤属

冬麻豆属

冬麻豆属

刺槐属

刺槐属

田菁属

田菁属

木蓝属

木蓝属

瓜儿豆属

瓜儿豆属

三叉刺属

三叉刺属

假木豆属

假木豆属

两节豆属

两节豆属

山蚂蝗属

山蚂蝗属

长柄山蚂蝗属

长柄山蚂蝗属

密子豆属

密子豆属

葫芦茶属

葫芦茶属

长柄荚属

长柄荚属

狸尾豆属

狸尾豆属

算珠豆属

算珠豆属

蝙蝠草属

蝙蝠草属

链荚豆属

链荚豆属

苞护豆属

苞护豆属

[艹/杭]子梢属

[艹/杭]子梢属

胡枝子属

胡枝子属

鸡眼草属

鸡眼草属

鱼鳔槐属

鱼鳔槐属

苦马豆属

苦马豆属

无叶豆属

无叶豆属

铃铛刺属

铃铛刺属

锦鸡儿属

锦鸡儿属

丽豆属

丽豆属

雀儿豆属

雀儿豆属

棘豆属

棘豆属

米口袋属

米口袋属

高山豆属

高山豆属

骆驼刺属

骆驼刺属

甘草属

甘草属

藏豆属

藏豆属

百脉根属

百脉根属

小冠花属

小冠花属

野豌豆属

野豌豆属

山黧豆属

山黧豆属

兵豆属

兵豆属

豌豆属

豌豆属

鹰嘴豆属

鹰嘴豆属

芒柄花属

芒柄花属

紫雀花属

紫雀花属

草木犀属

草木犀属

胡卢巴属

胡卢巴属

苜蓿属

苜蓿属

车轴草属

车轴草属

猪屎豆属

猪屎豆属

黄雀儿属

黄雀儿属

罗顿豆属

罗顿豆属

山豆根属

山豆根属

黄花木属

黄花木属

沙冬青属

沙冬青属

野决明属

野决明属

羽扇豆属

羽扇豆属

毒豆属

毒豆属

金雀儿属

金雀儿属

鹰爪豆属

鹰爪豆属

染料木属

染料木属

荆豆属

荆豆属

银砂槐属

银砂槐属

灰毛豆属

灰毛豆属

排钱树属

排钱树属

舞草属

舞草属

旱雀豆属

旱雀豆属

黄耆属

黄耆属

山羊豆属

山羊豆属

岩黄耆属

岩黄耆属

驴食草属

驴食草属

豆科成分特征

豆科(6张)
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叶常绿或落叶,通常互生,稀对生,常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少数为掌状复叶或3小叶、单小叶,或单叶,罕可变为叶状柄,叶具叶柄或无;托叶有或无,有时叶状或变为棘刺。
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通常排成总状花序、聚伞花序、穗状花序、头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被2轮;萼片(3-)5(6),分离或连合成管,有时二唇形,稀退化或消失;花瓣(0-)5(6),常与萼片的数目相等,稀较少或无,分离或连合成具花冠裂片的管,大小有时可不等,或有时构成蝶形花冠,近轴的(adaxil) 1片称旗瓣,侧生的2片称翼瓣,远轴的(abaxil) 2片常合生,称龙骨瓣,遮盖住雄蕊和雌蕊;雄蕊通常10枚,有时5枚或多数(含羞草亚科),分离或连合成管,单体或二体雄蕊,花药2室,纵裂或有时孔裂,花粉单粒或常联成复合花粉;雌蕊通常由单心皮所组成,稀较多且离生,子房上位,1室,基部常有柄或无,沿腹缝线具侧膜胎座,呸珠2至多颗,悬垂或上升,排成互生的2列,为横生、倒生或弯生的胚珠;花柱和柱头单一,顶生。
果为荚果,形状种种,成熟后沿缝线开裂或不裂,或断裂成含单粒种子的荚节;种子通常具革质或有时膜质的种皮,生于长短不等的珠柄上,有时由珠柄形成一多少肉质的假种皮,胚大,内胚乳无或极薄。 [1] 

豆科分布范围

豆科(6张)
豆科为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及兰科的三个最大的科之一,分布极为广泛,生长环境各式各样,无论平原、高山、荒漠、森林、草原直至水域,几乎都可见到豆科植物的踪迹。共约650属,18000种①,广布于全世界。中国有172属,1485种,13亚种,153变种,16变型;各省区均有分。模式属: Faba P. Miller
解剖学特征:节具3叶隙或极少具,
豆科植物一览(20张)
化学成分:(proanthocyanin) 有时具生氰的 (cyanogenic) 化合物,但无鞣花酸(ellagic acid) 及硫蚁类 (iridoid) 化合物;常含生物碱,特别是吡啶 (pyridine) 、喹嗪 (quinolzdinl) 及吲哚 (indole) 类成分。 [2] 
豆科亦有不少植物学家将其分成3个独立的科,即含羞草科(Mimosaceae) 、云实科(Caesalpiniaceae) 和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Fabaceae),并认为和无患子科(Sapindaceae) 、牛栓藤科(Connaraceae) 或蔷薇科(Rosaceae) 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据R. M. Polhill (1981) 等人的观点,豆科中云实亚科的Gleditsia类群比较原始,由此分化成2个基本类群:1. Dimorphandra类群, 2. Sclerolobium类群。前者向含羞草亚科演进,后者向蝶形花亚科演进。《中国植物志》中将含羞草亚科排列在前,并不意味着云实亚科直接起源于含羞草亚科,只是考虑到云实亚科和蝶形花亚科有较紧密的联系。豆科植物的化石在白垩纪已有记录。 染色体基数:x=5-16, 18, 20, 21。

豆科主要价值

豆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业上的豆类作物有大豆、花生、蚕豆、豌豆、赤豆、绿豆、豇豆、四季豆和扁豆等。豆科植物的根部常有固氮作用的根瘤,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作物,如苜蓿、紫云英、田菁、三叶草、黄花草木樨、苕子等。药用植物中有儿茶、决明、甘草、黄芪、葛、苦参、鸡血藤等。有些种类的枝干和树皮常含有单宁、树胶及染料,用于医药、印染及其他工业中,如黑荆、金合欢、阿拉伯树胶、苏木等。
绿化造林树种中有台湾相思、楹树、铁刀木、凤凰木、格木、刺槐、槐、黄檀等,木材可供建筑、家具、农具等用。田菁和瓜尔豆的种子胶还可配制成水基压裂液,可增加含油地层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3]  节具3叶隙或极少具,叶隙;导管部分具单穿孔;无穿孔管状分子通常或全部具小的单纹孔,有时具隔膜,筛管质体含不规则蛋白质拟晶体和淀粉粒,稀仅含淀粉粒。花粉:具2核,单粒或复合,通常具3构孔或3孔。 [3] 

豆科形态特征

豆科植物一览2(20张)
叶常绿或落叶,通常互生,稀对生,常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少数为掌状复叶或3小叶、单小叶,或单叶,罕可变为叶状柄,叶具叶柄或无;托叶有或无,有时叶状或变为棘刺。
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通常排成总状花序、聚伞花序、穗状花序、头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被2轮;萼片(3-)5(6),分离或连合成管,有时二唇形,稀退化或消失;花瓣(0-)5(6),常与萼片的数目相等,稀较少或无,分离或连合成具花冠裂片的管,大小有时可不等,或有时构成蝶形花冠,近轴的(adaxil) 1片称旗瓣,侧生的2片称翼瓣,远轴的(abaxil) 2片常合生,称龙骨瓣,遮盖住雄蕊和雌蕊;雄蕊通常10枚,有时5枚或多数(含羞草亚科),分离或连合成管,单体或二体雄蕊,花药2室,纵裂或有时孔裂,花粉单粒或常联成复合花粉;雌蕊通常由单心皮所组成,稀较多且离生,子房上位,1室,基部常有柄或无,沿腹缝线具边缘胎座,呸珠2至多颗,悬垂或上升,排成互生的2列,为横生、倒生或弯生的胚珠;花柱和柱头单一,顶生。
果为荚果,形状种种,成熟后沿缝线开裂或不裂,或断裂成含单粒种子的荚节;种子通常具革质或有时膜质的种皮,生于长短不等的珠柄上,有时由珠柄形成一多少肉质的假种皮,胚大,内胚乳无或极薄。 [3] 

豆科化学成分

种子或营养体中通常含非蛋白质氨基酸,具含单宁的细胞,以及其他分泌细胞或腔,通常具原花色素苷 有时具生氰的化合物,但无鞣花酸及硫蚁类化合物;常含生物碱,特别是吡啶、喹嗪及吲哚类成分。 [3] 

豆科主要营养素

维生素
(毫克)A (微克)B1B2B6B12 (微克)C D (微克) E
60.850.10.46-14-2.93
生物素(微克) K (微克)P (微克) 胡萝卜素叶酸 (微克)泛酸烟酸矿物质元素
(毫克) 钙
-100-0.01761714.18
铁磷钾钠铜镁锌 (微克) 硒 (微克)

豆科花冠与荚果

豆科花冠

豆科植物,绝大多数植物开出的花是蝶形花冠,蝶形花亚科通常是,苏木亚科则是假蝶形花冠,含羞草亚科通常不是。他们的果实都是荚果,其中含羞草亚科结出的荚果,扁平成熟时是棕色的,当然也和往常一样,扁平,如合欢、大合欢、含羞草等;苏木亚科部分种类结出的荚果类似于蝶形花科中,紫藤属植物所结出的荚果,大且扁平,有毛,尾部有尖,但成熟后不开裂,如凤凰木、羊蹄甲等,有部分种类结出的荚果与含羞草亚科所结出的荚果相同,如紫荆等,也有部分种类所结出的荚果长且不扁平,如决明等;

豆科荚果

豆科植物一览3(20张)
蝶形花亚科结出的荚果形状较多:
1、与含羞草亚科所结出的荚果相同,如刺槐等;
2、成熟的荚果长在土里,不开裂,如落花生等;
3、荚果成熟后不开裂内部含有毒汁,但是若下雨,种子会掉出来,如国槐、龙爪槐、苦豆子等;
4、荚果表面光滑,成熟后荚果,开裂种子迸出,如野豌豆;
5、荚果表面粗糙,成熟后荚果开裂,种子迸出,如豌豆等;
6、荚果表面光滑,内部有棉絮状物,如蚕豆等;
7、荚果长约30厘米等,如豇豆;
8、荚果长约10厘米,如四季豆等;
9、荚果大,类似于第8种,如红刀豆等;
10、荚果小,只能容纳一粒种子,如紫穗槐等;
11、荚果表面附毛,荚果小的,如大豆等;
12、荚果大且扁平,表面附毛,成熟后荚果开裂,种子迸出,如紫藤等;
13、荚果由青到紫,扁,如扁豆等;
14、荚果大且扁,如芸豆等;
15、荚果表面光滑,且荚果小,如鸡母珠等;
16、荚果类似于第7种,但荚果小,绿色,如赤豆、绿豆等。

豆科物种亚科

豆科含羞草亚科

花辐射对称,雄蕊多数。合欢,小乔木,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镰刀状,头状花序,雄蕊多数。行道树,树皮、花供药用。含羞草,半灌木,具刺,偶数羽状复叶,头状花序,雄蕊4。原产美洲,现已归化于热带各地。为广东常见杂草,全草药用。

豆科苏木亚科

花两侧对称,假蝶形花冠,呈上升覆瓦状排列。紫荆、羊蹄甲、凤凰木为栽培观赏树。决明种子和皂荚的枝刺可供药用;苏木产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心材红色,可提取红色染料,即制石蜡切片所用的苏木精;格木又称铁木,产我国浙江、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木材褐黑色,坚硬如铁,耐水湿,为著名用材树。

豆科蝶形花亚科

花两侧对称,蝶形花冠,成下降覆瓦状,旗瓣最大在最外方。大豆(黄豆)、落花生为著名油料作物。豌豆、蚕豆、豇豆、菜豆、赤豆、绿豆、扁豆等嫩荚供蔬菜食用,种子供粮食食用。红花草(苕子),红车轴草、紫苜蓿、草木樨、沙打旺、兵豆、百脉根、田菁等为优良绿肥和牧草。菽麻(太阳麻、印度麻)、田菁和葛的茎皮纤维,可代黄麻和作人造棉的原料。药用植物很多,达200种以上,著名药材有黄芪、甘草、补骨脂(破故纸)、苦参、槐、鸡血藤等。紫擅、花榈木、黄檀为用材树种。香豌豆、紫藤、龙牙花等可供观赏。黄檀又是放养紫胶虫的优良寄主。田菁的胚乳所含胶质。用于开采石油时的压裂液中,可提高油井喷油量几倍至十几倍。

豆科物种代表

豆科顶果木

豆科部分种类(20张)
现状 稀有种。
顶果木在我国广西、云南分布范围虽比较广,但零星分散,因树干通直,材质好,常遭砍伐,破坏严重,成年植株已很少见。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40~80(~150)厘米;树干通直,枝下高达20米以上;嫩枝黄绿色,老枝灰褐色。二回偶数羽状复叶,星期30~60厘米,羽片3~8对,顶部一回羽状复叶;小叶4~8对,对生或近对生,卵形,长5~9(~13)厘米,宽3~6厘米;嫩时总叶柄、小叶柄和叶下面被黄褐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大而密;萼管钟形,5齿裂;花瓣5,淡紫红色,长为萼齿的一倍;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长为花瓣二倍,花药丁字着生。荚果具长柄,扁平,长舌形,长8~16厘米,宽2~2.5厘米,沿腹缝线一侧具狭翅;种子卵圆形,有光泽。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西部,贵州西部(六盘水)和云南南部,西南部到西部,北达元江河谷。生于海拨200~1500米的林中。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主要分布于季节性雨季,为乔木层上层的常见成分。分布区年平均温 18~22℃,1月平均温一为10~14℃,极端最低温极值偶可下达-4.3℃,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相对温度75~80%。对土壤的适应幅较广,在石灰岩土或红、黄壤上都能生长。多生长在 山谷、下坡疏林中或石山圆洼地里。在广西的主要伴生树种蝴蝶果、菜豆树、蚬木等。在云南的主要伴生树种为八宝树、团花、干果榄仁、茸毛番龙眼等。顶果木生长快,据广西龙州石灰岩山地22年生林木测定,高达25.6米,胸径35.8厘米,材积1.1895立方米。花期3~4月,果期6~7月。
保护价值 顶果木树干高直,生长快,材质坚实,为优良速生用材树种;木纤维细长而壁薄,是纤维工业的好原料。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并应明确列为保护对象,并应选为造林树种,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
载培要点 用种子或扦插繁殖。荚果于6~7月成熟,熟后可在母树上宿存半年。一般保存二年的种子发芽率仍能达50%以上。一年四季都可播种,以春季为好。种皮坚硬,应用95%的浓 硫酸浸泡30~50分钟后洗净播种,发芽率在93~96%;也可用细砂磨伤种皮或用冷水浸种12小时再用热水烫种,都能软化种皮,促进发芽。还可在春季用1年生枝条扦插繁殖。

豆科沙冬青

现状 渐危种。
沙冬青是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为阿拉善荒漠区所特有的建群植物。由于过度樵采,沙冬青群落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日趋缩小,若不加强保护,将面临着逐 渐灭绝的危险。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2米,多分枝,树皮黄色;枝黄绿色或灰黄色,幼枝密被灰白色平伏绢毛。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少为单叶,或三角状披针形,叶柄密被银白色绢毛;托叶小,与叶柄连合而抱茎;小叶菱状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锐尖、钝或微凹,两面密被银灰色毡毛。总状花序顶生,具8~10花,苞片卵形,被白色绢毛;总梗近无毛;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萼齿边缘具睫毛;花冠黄色,长约2厘米,旗瓣宽倒卵形,边缘反折,先端微凹,基部渐狭成短爪,翼瓣及龙骨瓣比旗瓣短,翼瓣近卵形,上部一侧稍内弯,龙骨瓣长圆形;子房披 针形,有柄,无毛。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无毛,先端有短尖,含种子2~5;种子球状肾形,直径约7毫米。
地理分布 沙冬青分布于内蒙古潮格旗、磴口、乌海、贺兰山、鄂托克旗、吉兰太、阿拉善 左旗、阿拉善右旗,宁夏陶乐、吴忠、中卫和甘肃民勤、兰州等地。生于海拔1000~1200米低山带。蒙古阿拉善戈壁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
豆科植物一览4(20张)
布区为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大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7 月平均温22~25℃,1月平均温-10~14℃,年降水量50~200毫米或更低,多集中于夏季。沙冬青为常绿超旱生植物,这与当代气候条件显然是不协调的,反映其残遗种的特征。喜沙砾质土壤,或具薄层覆沙的砾石质土壤,不见于沙漠或石质戈壁。多生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山间盆地,石质残丘间的干谷,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花,7月下旬 果实成熟。种子成熟较好,发芽率85~90%,发芽势为3天,在室温22~26℃条件下,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迅速,出土整齐。种子耐贮藏,发芽力可保持5~6年。沙冬青幼苗能抗-20.9℃低温不受冻害。沙冬青体内含有黄花木素、拟黄花木素等强生物厦,绵羊、山羊偶尔采食其花后则呈醉状,采食过多可致死。
保护价值 沙冬青对于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三纪气候特征,特别是研究亚洲中部荒漠植被的起源和形成具有较重要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应在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樵采。此外还应扩大栽培范围。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苗圃地应选择疏松的砂壤土。春播前将种子浸于30℃温水中冷却--昼夜后,在20~25℃的室内催芽1~2天,播种后6天发芽出土。幼苗期间要防治卷叶虫危害及雨点的冲击,苗床不能长期积水。

豆科物种列表

一、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 Taub.
1.含羞草族 Mimoseae Bronn
2.金合欢族 Acacieae Benth.
3.印加树族 Ingeae Benth.
4.球花豆族 Parkieae Benth.
二、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 Taub.
1.云实族 Caesalpinieae
2.决明族 Cassieae Bronn
3.紫荆族 Cercideae Bronn
4.甘豆族 Detarieae DC.
5.璎珞木族 Amherstieae Benth.
三、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
01.槐族 Sophoreae Spreng.
02.黄檀族 Dalbergieae Bronn ex DC.
03.相思子族 Abreae (Wight et Arn.) Hutch.
04.灰毛豆族 Tephrosieae (Benth.) Hutch.
05.刺槐族 Robinieae (Benth.) Hutch.
06.木蓝族 Indigofereae (Benth.) Rydb.
07.山蚂蝗族 Desmodieae (Benth.) Hutch.
1.山蚂蝗亚族 Desmodiinae Ohashi, Polhill et Schubert
2.胡枝子亚族 Lespedezinae (Hutch.) Schubert
08.菜豆族 Phaseoleae DC.
1.刺桐亚族 Erithrininae Benth.
2.刀豆亚族 Diocleinae Benth.
3.大豆亚族 Glycininae Benth.
4.拟大豆亚族 Ophrestiinae Lacky
5.蝶豆亚族 Clitoriinae Benth.
6.菜豆亚族 Phaseolinae Benth.
7. 木豆亚族 Cajaninae Benth.
09.补骨脂族 Psoraleeae (Benth.) Rydb.
10.紫穗槐族 Amorpheae Boriss.
11.合萌族 Aeschynomeneae (Benth.) Hutch.
1.链荚木亚族 Ormocarpinae Rudd
2.合萌亚族 Aeschynomeninae Rudd
3.丁癸草亚族 Poiretiinae (Burk.) Rudd
4.笔花豆亚族 Stylosanthinae (Benth.) Rudd
12.山羊豆族 Galegeae (Br.) Torrey et Gray
1.鱼鳔槐亚族 Coluteinae Benth. et Hook. f.
2.黄耆亚族 Astragalinae (Adans.) Benth. et Hook. f.
3.山羊豆亚族 Galeginae
4.甘草亚族 Glycyrrhizinae Rydb.
13.岩黄耆族 Hedysareae DC.
14.百脉根族 Loteae DC.
15.小冠花族 Coronilleae Adans.
16.野豌豆族 Vicieae Bronn.
17.鹰嘴豆族 Cicereae Alefeld
18.车轴草族 Trifolieae (Bronn.) Benth.
19.猪屎豆族 Crotalarieae (Benth.) Hutch.
20.山豆根族 Euchresteae (Nakai) Ohashi
21.野决明族 Thermopsideae Yakovl.
22.染料木族 Genisteae (Adans.) Benth.
[3]  [4] 
参考资料
  • 1.    豆科 LEGUMINOSAE  .中国在线植物志[引用日期2016-10-24]
  • 2.    豆科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2013-05-16]
  • 3.    《中国植物志》第39卷
  • 4.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中国种子植物部分)所在卷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