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图》又称《御题棉花图》。清乾隆三十年(1765)七月刻。石在河北保定。 棉花是人民的衣被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功不在五谷下”,历来被列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国的棉花来自印度,元、明两代后才向中部推广。

棉花图简介

元末明初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有云:“鞑靼人迹步中土,而木棉始移植于我国闵、粤、关、陕,首得其利。元时乃传至江南,江南又始于松江,殆遍江北。”清乾隆时,直隶(今河北)滹沱河流域是我国重要产棉区,史载:“冀、赵、深、定诸州属,农之艺棉者什八九。产既富于东南,织纴之精,亦遂与松(江)、娄(昆山)匹”。

棉花图作者

棉花图作者简介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这部《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观视保定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清人方观承,字遐谷,安徽桐城人,乾隆年间任直隶总督二十余年,他在任期间,勤于民事,治理永定河、子牙河、章河等水系,修渠筑坝,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治绩彰显;尤为关注留心棉事活动。
清方观承正书说、诗,清(高宗)弘历行书诗。清(1644-1911)拓,为册页装一册,计二十四开,四十页。外高30.5厘米,宽29.8厘米;内高23.5厘米,宽26.4厘米。首隶书题:“御题棉花图”。刻方氏四月十一日、七月十六日奏章及序跋。

棉花图为官经历

作为一个世家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江南到塞北,阅尽人间风土,历经沧桑世故,有意无意之间,方观承把自己历练成了一个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饱读诗书、见多识广、人情练达的豪士。
父祖相继在黑龙江病故之后,贫困之极方观承,流落京城,在东华门外靠为人测字挣得住、食费用。但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一日,年轻英武的满清铁帽子王爷福彭于上朝途中,途经东华门,惊讶于方观承测字招牌的书法功力,停轿一谈,发现方观承是个学问见识都非同等闲的世家子弟,立即延请到府中当一个幕僚,备受礼遇。雍正十年(1732年),因为才具非常,24岁的福彭被任命为定边大将军,出征准噶尔。他随即上奏要招方观承为记室,随军出征。雍正皇帝奇于方观承经历,召见问对之后,就赐予中书衔。于是,一介布衣的方观承居然一跃成了朝廷大臣,自此开始了平步青云之路。此时的方观承已经33岁,不可说是少年得志了。
第二年,福彭平定了准噶尔,班师回朝,方观承即升为内阁中书。乾隆二年(1737年)升军机处章京,再升吏部郎中。乾隆七年,官授直隶清河道。乾隆八年,官升按察使。乾隆九年,命方观承随从大学士讷亲勘察浙江海塘及山东、江南境内的河道。不久提升为布政使。乾隆十一年,署理山东巡抚。乾隆十二年,再回布政使任上。乾隆十三年,升任浙江巡抚。乾隆十四年,提升为直隶总督。乾隆十五年,加授太子少保衔。十乾隆二十年,加授太子太保衔,署理陕甘总督。乾隆二十一年,再回任直隶总督。乾隆三十三年,因病死于直隶总督任上,谥“恪敏”。方观承任直隶总督竟长达二十年之久,只有后来只手撑持大清摇摇欲坠江山的李鸿章任期比他更长。
只是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方观承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平民百姓,不由科举,不由军功,成了独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是乾隆朝著名的“五督臣”之一,这是非常罕见的。方观承博学干练,为官一任,总能造福一方,政绩不胜枚举,各地民间留存的关于清官循吏“方总督”的故事数不胜数。方观承为官的最大成就在于治理水利方面,其思想和能力都深得乾隆的信任与嘉赏。乾隆二十八年,因天津积水,皇帝动怒,斥责方观承未尽职守。朝廷官员闻风合议,要求将方观承免官究责,但乾隆却指示要对其宽大。御史吉梦熊、朱续经等还喋喋不休,不断上奏章要弹劾方观承,乾隆就直接说:“言易行难,持论者易地以处,恐未必能如观承之勉力支持也!”

棉花图画作详细介绍

此拓本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玄烨)《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方观承以乾隆皇帝途经保定观视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组创棉花图,将这部绘图列说,装裱成册。乾隆皇帝对《棉花图》反复诵读,叹为观止,备加赞许,乃执笔为每图题七言绝句,共十六首。如“灌溉图”题诗:“土厚由来产物良,却艰治水异南方,辘轳汲井分畦溉,嗟我农民总是忙。”“织布图”题诗:“横律纵经织帛同,夜深轧轧那停工,一般机杼无花样,大辂推轮自古风。”这些诗精工典雅,义蕴万千,为该棉花图增色不少。因此,《棉花图》又称《御题棉花图》。同年七月,《棉花图》包括乾隆的题诗被刻在二十块端石上。其中十一块长118.5厘米,宽73.5厘米,厚14.2厘米;另一块长89厘米,宽41.5厘米,厚13.5厘米。全文为阴文线刻,线条精细,房舍规矩,人物鲜活,画面各具形象,突出了主题,反映当时农民艰苦劳作情景,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再加有乾隆皇帝的题诗,其诗笔法苍劲,挥洒传神,堪称难得的艺术珍品。对于今天研究我国绘画发展及传统绘画技法之演变,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其画法之精妙,刻技之多样,捶拓之精工,足以反映我国古代文化之深邃。原石尚存在河北保定市莲池书院之壁间,现归河北省博物馆收藏。历经二百余年,至今完好无损。

棉花图特点

《棉花图》的显著特点是每幅图后均有一段文字,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项
《御题棉花图》(2张)
技术的要求。《棉花图》以图为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极具观赏性,是当时倡导和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优秀科普作品。流传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史,以及清代前期冀中地区农业经济的可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