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他在1935年发表的 《外汇的前途》一文中,第一个明确了什么是均衡汇率,并指出均衡汇率应满足三个条件: (1)在国内外现有的自然资源、设备、技术、成本以及正常的就业水平和关税等条件下,使国际收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受到不适当的压力;(2) 该国从国外借取长期借款或向国外提供长期贷款的意愿和能力,不受到不适当的压力;(3) 没有黄金的大量外流。后来西方经济学家公认均衡汇率的标志是,维持一国国际收支于均衡状态而不需要国内有大规模失业或求助于贸易管制。均衡汇率理论为西方各国**对汇率政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工具,因而在二次大战后曾在西方汇率理论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政策及规定各国货币间平价的依据。但这一理论并没有解答汇率决定的价值基础问题,这是它的根本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