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通过系统评价自身资源和经营使命,确定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国际环境变化拟定行动方针,以求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所作的长远的总体的谋划。

国际化经营概念

约翰费耶维舍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际化经营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方式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化经营发展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1.历史发展的角度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疑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投资开设了一家苯胺工厂;1866年,瑞典制造炸药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设了炸药厂;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缝纫机装配厂,从而拉开了跨国经营活动的帷幕。但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2.企业发展的角度
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乔纳森和威施米普尔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国内经营阶段,零星出口阶段,经常性出口阶段,国外销售阶段和直接投资阶段。邓宁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可以被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间接、被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和国际直接投资阶段。

国际化经营特征

与国内经营相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
1.跨国界经营
2.多元化经营
3.资源共享
4.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国际化经营动机

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优势能力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4.抵御和分散风险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国际化经营环境要素

1.**和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
3.文化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

国际化经营竞争战略

1.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当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品味和喜好相近时,就存在着普遍的需求,满足普遍需求的产品几乎不需要按照不同的市场来改变。
2.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由于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当不同国家的客户的品味和喜好存在差异时,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强大压力随之产生。当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的时候,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也会带来本地化反应的压力。东道国**在经济和**上的要求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当地化反应压力。
3.全球战略的选择
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竞争战略,采用不同模式的企业的组织特征有着不同的特点。
(1)国际模式
(2)多国模式
(3)全球模式
(4)跨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