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体是一种西欧格律诗。双行体由押韵的双诗行组成,以英国的「英雄双行体」、法国的「亚历山大双行体」和德国的「四音步抑扬体」(knittelvers)最著。
「英雄双行体」为五音节抑扬格,是英诗最通用的格式之一,由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乔叟(约1340—1400)基於英诗古体改革而成。十七世纪诗人德莱顿(1631—1700)和蒲伯(1688—1744)。刻意求精,使其在句法、韵律上臻於完善、自成一体。「亚历山大双行体」为法国敍事诗和戏剧诗的主要形式,得名於十二世纪法国骑士传奇《亚历山大传奇》一诗。该体每节共两行十二音节,押尾韵,多用「跨行」,常见於剧作家高乃依(1606—1684)、莫里哀(1622—1673)、拉辛(1639—1699)和诗人拉封丹(1621—1695)之手。十七、十八世纪德国敍事诗、戏剧诗大多仿效这一韵体,该体後由文学家歌德(1749—1832)和诗人及戏剧家席勒(1759—1805)改为「四音步抑扬体」。
双行体还可用作警句、隽语、替代或结尾诗节嵌入其他诗歌中,如乔叟首用的「御韵体」中结尾的双行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最末两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