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投资就是不变价格计算或扣除物价因素后的投资额。它等于当年货币投资总额减因价格涨落而增减的投资额。
例如:我国“六五” 计划时期全民所有制单位货币投资总额为4700亿元,而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仅为3500亿元, 即因物价上涨因素而虚增投资1 200亿元。明确了实际投资的含义,就可比较分析年度之间实际投资的增长情况,及其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是从实际投资规模来分析问题,我们只能看到数量的大小,不能直观地看出投资的经济效益好坏。[1]

实际投资关系

名义投资就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投资额,它等于计划年度内投资者(包括国家 企业和个人)垫支的货币量总和。人们通常所说的投资膨胀或不足正是指名义投资的膨胀或不足。
它是一个最笼统的投资概念 ,形成因素相当复杂,各年影响因素的数量和影响程度大小又有很大差异,这样各时期之间的名义投资具有不可比性。因此,分析投资规模是膨胀还是不足,仅仅从名义投资的比较中得出结论是片面的,只会给人们带来错觉 以此指导宏观经济决策.必将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要想得出投资规模是否膨胀的结论.尚需进一步分析。
有效投资即对固定资产的形成真正做出贡献的投资额。它等于实际投资额减去固定资产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无效投资。无效投资主要包括三部分:

实际投资分类

一是价格上涨带来的虚增的投资;
二是投资成本上升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三是相当一部分投资通过非正常渠遭转化为消费基金。
三个投资概念的一般关系式为:名义投资>实际投资>有效投资(在物价上涨水平大于零的情况下)三个不同层次的投资规模,它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不相等,而且还表现在质的差别,例如,既可能是名义投资膨胀徂实际投资和有效投资不足,又可能是名义投资和实际投资膨胀而有效投资不足,等等。因此,我们分析投资规模,既要注重名义投资规模的分析,更应加强对实际投资和有效投资的实证分析,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