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债券(income bonds)是指规定无论利息的支付或是本金的偿还均只能自债券发行公司的所得或利润中拔出的公司债券。公司若无盈余则累积至有盈余年度始发放,这种债券大多于公司改组或重整时才发生,一般不公开发行。利息支付取决于公司利润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并不固定, 发期有无利润和利润大小而定,如无利润则不付息。因此,这种债券与优先股类似。所不同的是优先股无到期日,而它需到期归还本金。在美国,由收益的保证(pledge)所融通的地方或市政债券 (municipal bond),此收益是由铁路通行费或能源工厂等设施产生的所得。

收益债券高收益债券

收益债券起源

高收益债券最早起源于在1920~1930年代的美国,也被称为垃圾债券(Junk bond),原因是此类债券的风险性较大,投资者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要承担较大的信用风险。通常来说,被穆迪、标准普尔等北美五大主要信用评级机构评为BBB或Baa级以下的债券,就被归类为高风险的、投机级别的“垃圾债券”。
在1950、1960年代,美国的高收益债券的发行人主要是一些中小型公司,为筹集资金、开拓业务而发行。这些公司资本实力薄弱,信用等级较低,所发行的债券必须要具有更高的收益率以吸引广大投资者。这一期间此类债券的发行规模也很小。

收益债券大举兴起

高收益债券在美国的大举兴起是在1980年代,与里根总统上台后实行的自由**经济政策密不可分。在越战、石油危机等一系列外部冲击的影响下,美国在1970年代进入了衰退阶段,国内出现“滞胀”局面,在战后经历了20年繁荣的美国民众和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开始大规模减少投资,固定资产和股票价值骤降,这进一步打击了银行业的信心,银行开始紧缩信贷,只对那些信用等级很高的大企业发放贷款,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雪上加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里根总统上台后实行了自由**经济政策,推行金融改革,放松利率管制,降低税率,减免对负债的税收,直接刺激和推动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由于债务利息支付可以减免税收,而股息不能,这极大地激励了企业提高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例。
与此同时,1970、1980年代正值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进行产业调整和重组的时期,随着技术进步,传统产业渐渐丧失活力,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壮大,由此引发了一轮并购浪潮。企业在发展或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风险性较大,可以获得的银行贷款十分有限,只能依靠发行高收益债券融资,因此高收益债券市场得以快速发展。
当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成为高收益债券的主要用武之地后,垃圾债券一名便显得更为贴切些。在并购中,收购方用远大于股本比例的负债融资方式收购企业,在垃圾债券的配合下,杠杆收购中负债比例可以是股本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企业为了完成收购,扩大债券发行量,不断提高债券的利率,甚至不顾收购操作中真实存在的巨大风险。同时,投机者更是近乎疯狂地炒作,使高收益债券市场迅速膨胀,许多素质较差的企业也纷纷加入进来,造成债券的信用等级不断下降,高收益债券也演变成为了“垃圾债券”。

收益债券重要人物

在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发展历程中不能不提及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被称为垃圾债券大王的迈克?米尔肯。他通过对历史 数据的详细研究,发现一个多样化的长期低级别债券组合,不仅会带来更高的收益,而且与可比的蓝筹股组合相比,并没有太高的风险性。
高收益债券可以迅速发展的另一项重要原因,是其设计、创造和交易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相对于股票,债券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对利率、期限和品种等要素随时创设,并进行交易买卖,因此极大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扩充了资本市场的规模。
虽然我们不能漠视高收益债券发展过程中灰色和不理性的一面,但要肯定其对美国1980年代经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方面,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创新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大量的中小企业通过高收益债券融资得以发展进入主流市场,并且许多新兴的企业和产业得到了以高收益债券为主体的中长期资本支持。另一方面,激励了公司重组活动,使整个经济体的经营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收益债券最为活跃的时期

在1983~1989年高收益债券最为活跃的时期,大约发行总量的1/3 是被用于公司收购活动的,收购过程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或转移。

收益债券市政收益债券

收益债券分类

市政债券通常分为两大类:一般责任债券(general obligation bond)和收益债券(revenue bond)。
一般责任债券并不与特定项目相联系,其还本付息是以**的信誉和税收为担保的,这实际上就是地方公债。收益债券则与特定项目相联系,其还本付息来自投资项目自身的收益,比如自来水、城铁和机场的收费等,对投资者而言,其风险要高于一般责任债券。
市政收益债券的发行人、发行目的及其投资项目均具有特定性,故而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发行人必须是某级地方**授权的代理机构(如市政建设公司);
②所筹集的资金用于公用设施的建设,而不是用于发放工资、弥补行政经费和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等方面;
③偿债资金来源于项目自身的收益(不排除**给予一定限额的补助);
④享有特殊的优惠待遇,一般免缴或减收利息税;
⑤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完善的市政收益债券市场
市政收益债券与国债、企业债券、股票、投资基金等一起,共同构筑了完整统一的证券市场。市政债券成为这些国家地方**融资的重要途径,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美国是世界上市政债券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市政债券起始于19世纪20年代,在二战之后发展迅猛。近几年,美国每年新发行市政债券3000亿美元左右,流通中的市政债券总量在1998年即达到了1.5万亿美元,在流通中各类债券总量中的比重超过了10%,而其中市政收益债券自上世纪70年代之后发展更为迅速,占全部市政债券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 根据美国《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的规定,此类市政债券的利息收入免缴联邦所得税,因而对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尽管我国199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文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不得发行地方**债券”。这一规定使得地方**不具有发行地方公债的权力,但通过**特定的市场机构(如市政建设公司)发行市政收益债券并没有被禁止,实际上已经广泛存在,并在不断地扩大。
例如,1999年2月,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发行5亿元浦东建设债券,筹集资金用于上海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1999年4月,济南市自来水公司发行1.5亿元供水建设债券,为城市供水调蓄水库工程筹资;1999年7月,长沙市环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发行1.8亿元债券,筹资目的是长沙市二环线工程的建设;1999年11月,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分别发行了6亿元和8亿元企业债券,筹集资金全部投入上海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
这些债券是以企业债券的形式审批并发行的,与其说是规避了《预算法》的制约,倒不如说是市政收益债券现实地存在,而相应的法律规范滞后了,只得借用“企业债券”这种形式。实际上,针对特定项目的市政收益债券是介于地方公债和企业债券之间的一种债券形式,既不应当简单地归于地方**债券,也不可套用企业债券,而应有其独立的存在形式,不要因一些概念上的固有框框而开错了“药方”。按照“重实质,轻形式”的原则,不必拘泥于一些书本上的概念来剪裁现实的存在。

收益债券问题

根本不是地方**为规避法律上的约束而变相发债,而是法律上对市政收益债券这种债券形式还没有相应的规定,从而没有约束和规范,给地方**带来了大量的或有负债,加大了财政风险。因此,我们讨论问题的切入点不是应不应该修改《预算法》中关于禁止地方**发行债券的条款,而是要尽快地对既不是地方公债,又不是企业债券的市政收益债券进行立法,提供可操作的法律规范。
债券收益的税收因素
表面上看,投资政策性金融债可以获得比国债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但考虑到扣除资金成本后的税收因素,两者的收益差别并不大,另外,债券的到期年限和票面利率也对其最终收益有影响。
表1
国债与金债的平价收益率及利差
在20个交易日的均值
期限 1 2 3 5 7 10 15 20
金债 1.51% 1.85% 2.23% 2.82% 3.14% 3.38% 3.69% 3.86%
国债1.35% 1.59% 1.93% 2.53% 2.85% 3.10% 3.37% 3.51%
利差0.16% 0.26% 0.29% 0.30% 0.29% 0.28% 0.33% 0.36%
纯税收因素考虑金融债无太大优势
据我们计算,除1年期以外,一个月里银行间市场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各期限的平价收益率相差约30BP。政策性金融债是一种准国家信用的债券,与国债相比其信用风险溢价并不大,这30BP的利差主要是由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利息所得具有不同的税收政策而形成的: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企业投资国债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问题是,这30BP的利差是否足以冲抵所得税方面的差异?
假设投资者承担33%的所得税税率,且不考虑投资成本,则对平价债券而言,只有在国债票面利率不高于政策性金融债的67%时,政策性金融债才具有相对的投资价值。
表2不考虑资金成本时
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利差情况
期限 1 2 3 5 7 10 15 20
金融债税后 1.01% 1.24% 1.49% 1.89% 2.10% 2.26% 2.48% 2.59%
国债1.35% 1.59% 1.93% 2.53% 2.85% 3.10% 3.37% 3.51%
税后利差-0.34% -0.35% -0.44% -0.64% -0.75% -0.83% -0.89% -0.92%
从上表的税后利差来看,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远低于国债,且期限越长,差距越大。所以,在不需要考虑资金成本时,国债的投资价值远大于政策性金融债。
资金成本对债券收益影响较大在多数情形下我们需要考虑资金成本。若假定资金成本为1.5%,则税后收益率的比较情况如下:
表3

收益债券考虑资金成本时

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利差情况
期限 1 2 3 5 7 10 15 20
金债税后 1.50% 1.74% 1.99% 2.39% 2.60% 2.76% 2.97% 3.08%
国债 1.35% 1.59% 1.93% 2.53% 2.85% 3.10% 3.37% 3.51%
税后利差0.16% 0.14% 0.05% -0.14% -0.25% -0.34% -0.40% -0.43%
此时,四年期以下的政策性金融债比国债的税后收益率要高,但四年期以上的仍然要低。事实上,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及投资期限偏好: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低且以持有短期债券为主,而保险公司等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且偏好持有长期债券,所以我们对不同期限采用不同的资金成本来进行比较。假定四年期以下的资金成本为1.2%、四至八年期为2.1%,九年期以上的为2.7%,则有:
表4考虑
资金成本与剩余期限
后的国债与金融债的利差情况
期限 1 2 3 5 7 10 15 20
金债税后 1.41% 1.64% 1.89% 2.58% 2.79% 3.15% 3.37% 3.48%
国债1.35% 1.59% 1.93% 2.53% 2.85% 3.10% 3.37% 3.51%
税后利差 0.06% 0.04% -0.04% 0.06% -0.05% 0.06% 0.00% -0.03%
此时政策性金融债与国债的税后收益基本持平。由此可见,对不同投资者而言,对政策性金融债与国债的投资价值判断需要结合税率、资金成本以及投资期限来进行分析。
票面利率也是影响债券收益重要因素单就国债而言,因为债券票面利率越高可以获得的免税效应也越大。所以债券票面利率的差异也会导致税后投资收益率的不同。在实际投资时,除了需要考虑税率、资金成本以及投资期限以外,还需要结合债券票面利率的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溢价/折价因素。比较02国债06与04国债03。这两只券剩余期限相近,但按最新的交易价格计算,02国债06的到期收益率比04国债03高:
表502国债06与04国债03的基本要素
简称票面利率剩余年限 交易日期 交易价格到期收益率
04国债03 4.42% 3.51 2005-10-17 107.97 2.04%
02国债06 2.00% 3.64 2005-10-17 99.50 2.17%
这并不说明02国债06的投资价值比04国债03高,因为02国债06的票面利率比04国债03低。票面利率不同的影响在两个方面:息票免税效应以及溢价摊消部分的抵税效应。
假定投资者在其它投资项目上盈利且分别买入这两只债券并持有到期,由于04国债03为溢价买入,在持有期内可以部分冲抵其它盈利所应付的所得税;而02国债06为折价买入,在持有期内还需要支付资本利得的所得税,这两项相差2.80元(7.97加0.5再乘以0.33),折合每年约为0.78元。所以02国债06的税后收益率比04国债03约低60BP。这样,04国债03的投资价值反而比02国债06要高。
要精确比较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以及不同票面利率的国债的投资价值大小,需要首先得到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税后收益率曲线,然后按照税后的现金流贴现来得到理论价格。在表6中,我们列出了几只税前与税后理论价格偏差较大的债券(假定税率为33%,资金成本统一为1.22%)。 另外,不管你公司的收益情况,应该自己在所签合同的收益都有自己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