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tics of Security,简称EAS)是2010年由中国吴家俊在“股市真面目”一书中创立的一门证券学说,其理论精髓在于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和理想化假设,以全新的研究范式深入解析股市波动的内在机理,指出股市是一个“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其运作背后具有很强的生物进化逻辑;认为长期而言,股票价格由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股市运行规律属于经济学研究范畴,但中短期而言,股市波动尽管在表现形式上貌似经济学或物理学现象,在本质属性上却是一种生物学现象
作为股市波动逻辑的生物学解读,EAS认为股市波动归根结底是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共同作用的产物,其运行趋势、形态和轨迹是一种**度协同演化(Coevolution)的历史进程;股市波动的行为表现,既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钟摆式的“机械运动”,也不是随机漫步理论认为的毫无规则的“布朗运动”,而是一种特殊、非线性、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股市波动的复杂性是由其生命运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
人类对于股市波动逻辑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难题。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令人信服并且经得起时间检验。

演化证券学内涵及其意义

演化证券学(EAS)是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创新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阐释股市资金博弈行为的本质与奥秘,为证券市场演化分析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为股市博弈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详尽剖析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提出了一个洞悉股市波动逻辑的全新认知框架,把人类对股市波动本质及其复杂性的理解推进了一大步,是证券投资研究的具有生命力和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与现代金融学“理性人”、“有效市场”等各种理想化的前提假设不同,演化证券学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生态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是探索股市生存法则最有潜力的前沿研究领域。
在《股市真面目》、《股市波动的逻辑》等一系列开创性著作和研究成果中,EAS颠覆了人们对于股市运行机理的传统认知,可称为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对于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其理论和方法植根于中国本土市场的长期研究与实践——经过几乎所有类型的试错和无数次失败后的经验总结,而且以市场生态为重要研究导向,因此,对于真正理解中国特色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博弈策略架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金融学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借助数学和物理学范式,来加深对金融市场的认识,所以很多金融学研究者都受过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学教育。但十分遗憾的是,金融资产价格涨跌的虚幻和复杂表象,造成了人类观察市场的各种错觉,使人们常常迷失于对整个市场运作逻辑的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市场波动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恰恰就是人,而我们人类对自己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及风险决策机制的了解,还远不如对于外太空和海洋深处的了解。
对金融危机预见的屡屡失灵和分析范式的不断转换表明,当今流行的现代金融理论存在着严重的认知缺陷和范式危机,已经难以揭示金融市场的真实面貌,只有充分发挥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才是破解股市研究范式困局的有效方法。也许将来人们会发现,对于金融市场研究者、投资者及管理者而言,仅有金融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知识是不够的,掌握必要的生命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知识,是提高其市场认知能力的一条必经之路。
在股市生存博弈中,很多投资者的股票买卖决定,貌似或者自以为是“理性决策”,而实际上只是一种披着理性外衣的自我幻觉、一种换了马甲的的群体潜意识、一种趋利避害的升级版本能反应。因此,撇开“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来探讨股市波动的逻辑与规律,无疑只是隔靴搔痒。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传统的线性思维或机械决定论来理解、应对股市波动复杂性问题,是近一百年金融史上最隐蔽的“骗局”,也是金融危机一再上演、投资者屡遭重创的重要原因。
作为股市波动逻辑的生物学解读、世界首创认识论方法论体系,EAS对国际上流行的各种理论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它在总结和借鉴各相关学科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框架,摒弃股票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力图从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入手,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拓展人们对股票市场波动本质的真正理解。
由于传统证券投资理论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因而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新古典分析范式的缺陷。演化证券学与传统分析理论的重要区别,除了“人性假设”和“范式框架”之外,至少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EAS重点剖析股市波动的内在动力机制及相关逻辑关系,而传统理论侧重于解释波动发生的现象及结果;
(2)、认为市场行为具有显著的异质多样性(交易策略和行为表现各异)、复杂性(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演变、乐观和悲观频繁转换、随机性和偶然性普遍存在、微观有效和宏观无效相互制约)、应激性(正常和过度应激、显性和隐性过度应激)、自适应性(非线性反馈机制和路径依赖)、不可逆性(时间不对称、进程不可逆、历史偶尔相似却非重演)。
(3)、强调投资者的优先目标是“生存”,而不是“最大化”,其可持续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适应性”,而不是“完美性”。在动态演化的视角下,现实市场环境中投资者的实际行为决策,通常以试错和适应的方式逐步达到“演化均衡”,而不可能达到“最优”,片面追求盈利最大化,恰恰是投资者最致命的认知缺陷!
其实,经济演化思想很早就存在于经济理论中,即使在以静态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盛行的年代,演化思想也在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就曾向人们提出了“为什么经济学还不是一门演化科学”的质问。
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明确指出,经济学研究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来源于经典牛顿力学的均衡方法与来源于生态学的演化方法,并宣称:经济学家的目标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力学。
在谈及演化理论被如此广泛地应用于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律时,美国著名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也坦言,如果让我颁发一个“最佳主意奖”给某人,我会颁给达尔文,而非牛顿或爱因斯坦或任何人;自然选择这一演化思想简单明了,却将生命及其意义、空间与时间的目的、起因与结果,以及运作机制与物理定律等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强调的不是革命性的演化理论如何科学、如何正确、如何客观,而是它作为一种人类思想的伟大与成功
奥地利学派对基于数学的均衡分析,持几乎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数学是功能的、侧重形式的,不能带来对基本经济联系的任何真正理解,数学化经济关系的努力是无用的。事实上,现代经济学的均衡分析试图把经济学变成纯粹逻辑学的一个分支,成为由一系列自明的命题构成的知识部门,就像数学和几何学一样,它们只受内在自恰性这个标准的检验,而不受实际行为和外部信息的影响。
由于受相应研究和表达工具的限制,演化路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于形成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无法满足当时普遍萌发的经济学研究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在经历了持久的争论之后,经济学就逐渐把自己类比成物理学或数理科学,以静态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以致于均衡分析被公认为主流经济分析的工具。尽管演化思想曾经在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内含的演化路径却因学术表达上的困难等原因,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演化经济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注意。日本经济学家、京都大学教授八木纪一郎认为,如果以演化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学重建算是科学革命的话,那么,这场经济学革命就是被推迟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才又重新开始的!
跨学科方法是解决经济和金融市场复杂性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二十世纪末期,“演化经济学”终于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并被视为经济学革命可能的策源地,从事演化分析也被视为当今经济学家的一种范式时尚和趋势。1991年,《演化经济学》杂志正式诞生 [1]  。近年来,演化理论与金融学的交叉融合,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密切关注,尽管其影响力还不足以和传统金融理论抗衡,但已经显示出诱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2002年在苏黎世瑞士证券交易所召开了“演化金融”的专题会议,2005年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推出了关于演化金融学研究进展的专刊。有许多学者认为,在演化金融学领域,一定会诞生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创新成果。201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H·弗兰克在其最新出版的《达尔文经济学》一书中,甚至提出这样一个论断:总有一天,人们会认为经济学的真正鼻祖是达尔文,而非亚当·斯密
相对于庞大而繁杂的经济金融系统,股票市场毫无疑问是探索演化分析范式“科学性”的绝佳实验室,而且是测试和验证其“适用性、有效性、可靠性”的理想试验,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更加客观对各种流行理论的真伪优劣作出正确判断和甄别。同时,随着证券市场实证研究工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化,EAS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完全有可能为演化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创新与应用研究,带来重要启示甚至突破。
创新总是从不同专业领域的边缘开始的,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无可置疑的科学性、原创性、系统性逻辑性,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毫无疑问,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许多人的开拓性工作和许多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够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因此,广泛开展证券投资理论的研究和科普工作,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进化生物学、认知与决策神经科学、演化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理论多学科融合的不断深入,EAS的最终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沿着这个方向的研究探索越深入,离股市运行的客观规律就越接近,也就越能够在市场的博弈中占得先机。

演化证券学基本原理

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股市投资人和骨灰级的股票玩家——杰西·利弗莫尔,曾对股市做出如下极其深刻的的评述:股市是人类发明的最大和最复杂的谜团,而解开这个谜团的人是应该得头奖的
但非常遗憾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无数人穷其一生也难明其里,股市波动的逻辑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关于国际学术界对股市波动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现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在其名著《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开诚布公地指出:毋容置疑,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深化,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金融市场中还有许多复杂的现象我们无法解释。我们应当牢记,股市定价并未形成一门完美的科学,大多数投资者并不知道,股市研究的质量非常缺乏可信度,而在市场中流传的研究结果,其透明度和准确性就更值得怀疑了。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罗伯特·席勒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股市博弈,知不易,行更难!在古今中外的股市发展历史长河中,精通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者无数,但能在其中长久生存与发展者却寥寥无几(无论是个人还是专业机构),这背后必定存在着“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至今为止人类对于股市运作逻辑和规律的认知,实际上还仅仅停留在经验模型上,远远未能达到科学法则的层面!这也是造成在股票投资这一特殊行当,知识和勤奋未必管用、成功经验难以复制与传承、业余选手可以战胜专业选手等奇特现象频出的主要原因。这在世界上的任何其它领域,都是极其罕见的。
与自然科学显著区别的是 ,人类对社会科学的认识(包括社会、**、经济、金融等各种与人类行为有关的事务)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任何投资理论和方法,都不可能脱离市场生态或者超越时空环境而恒久正确可靠,否则,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都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或者“张冠李戴”,从而导致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最终失效,甚至对不明就里的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
例如,现阶段的中国股市,由于缺乏适合于“价值投资”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生态环境,加上价值投资方法的采纳,需要以投资者的天生禀赋、个性塑造、心智修炼作为基础,以能够用“反人性”的意志、心态、定力面对市场波动和套利诱惑作为前提,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怀有急功近利想法、整天关注股价涨跌的投资者而言,教条**式的全盘照抄投资经典,或者简单效仿“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操作方法,显然不是现实可行和普遍适用的生存策略。
因此,股神巴菲特告诫投资者: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它!并且还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他不怕泄露价值投资的天机,因为他的导师已经说了几十年都没用,价值投资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成为主流。
罗伯特·席勒在接受《国际金融报》专访时曾经指出:“对于经济学而言,很难有追求真理的硬性标准。经济学太复杂了,这是研究人的学科,有很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种收集证据的方式。挑战在于如何将数学分析手段与经济中不可抹去的人类因素结合起来” [2]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任何以线性思维或机械决定论为基础的理论体系,都无法揭示股市波动背后的真实逻辑,因此也就无法帮助我们彻底摆脱股市危机一再循环上演的”历史魔咒“。正如索罗斯在2013年达沃斯论坛的一场访谈时指出的那样:“已有的市场理论已经崩塌,但是人们还没能正确理解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或者可以说,正是由于那些似是而非、颇为流行和时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无数关于投资技巧的陈词滥调,充斥着媒体的各个角落,甚至连专业书籍也未能幸免,而绝大多数投资者又在先入之见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其严重误导,才导致了长期以来空手而归。
难怪著名投资家威廉·欧奈尔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序言中说:我购买了一千多本股市和投资类的书籍,然而,根据我45年的从业经验,发现其中仅有10-12本真正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其实在中国也不例外,只要我们到各大书店的财经专柜逛上一圈,就彻底明白众多投资者长期亏损的原因所在了。
至于无处不在、甚至泛滥成灾的股市评论,只要我们稍为认真地分析,或者跟踪验证一下,那么多年以来,众多券商、研究机构、经济学家或分析师的投资建议及相关报告,论点论据的荒谬程度也就可见一斑
面对股市这个“协同演化”和“动态均衡”的巨型、复杂生态系统,国内很多投资者要么陷入不可知论,要么误以为在K线图表或者会计报表里,可以找到战胜市场的快速获利方法,从而沉迷于探寻各种旁门左道的策略与技巧。而实际上,依据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给出的各种信号、指标进行预测和博弈,是造成众多股民亏损的主要祸根。这是股票市场认识论和方法论被严重扭曲的必然结果。
如果将这些五花八门的雕虫小技比喻为“股市巫术”,也许更为贴切。因此,基于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短期走势预测,除了满足人类的征服欲和赌徒心理、迎合急功近利的人性弱点,以及故弄玄虚忽悠中小散户之外,看不出对提高操作水平和投资业绩有丝毫帮助。巴菲特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总结,给人们提出如下忠告:不要去预测股市短期的走势和点位,否则就要等着打脸。
投资者应该时刻铭记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了半个世界”。尤其在财经媒体上频频露面的所谓“网红”,其不负责任和漏洞百出的市场评论、分析或者预测,极易对广大投资者造成误导和伤害,我们对此应该保持高度警觉!
股市波动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绝非仅凭若干价格图表或者数理模型就可以理解和描述的。股市博弈之所以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事情,国际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对股市波动的逻辑及其复杂性,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主要是因为在股市波动及其演化进程中,充满着各种非线性关系,它们不仅时时刻刻动态演变,而且经常和线性关系交错融合、纠缠不清。因此,无法预测和量度的复杂性波动是常态,能够识别和捕捉的趋势波动只是特例。这种“复杂性”包括但不限于“随机性”、“应激性”、“操纵性”、“多样性”,而且是由其生命运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难怪牛顿在股市投资失败后感慨地说:“虽然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我却测算不出人类疯狂的程度”。
换言之,任何形式的价格图表或者数理模型,都无法揭示股票供求关系变化和股市频繁波动的内生性驱动因素,其描述的仅仅是股价波动的结果,并没有抓住不同市场环境下股价波动背后的真正成因,按照这种“缘木求鱼”式的方法来操作,其对错概率实际上与抛硬币游戏无异(有兴趣者不妨用抛硬币来代替,保证任何一年都会有一枚“股神”级的硬币胜出),根本不存在高胜算博弈的内在逻辑基础——巴菲特甚至讥讽地指出,技术分析不过是股市算命先生用一些貌似科学的术语,来包装自己并唬弄别人的手段罢了!
演化证券学理论认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学现象,而不是经济学或物理学现象,隐藏在股市波动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是一种基于生物学原理、**度、协同演化的非线性关系。在自然界,生物的演化不存在倾向性和方向性,演化路径和轨迹无法被准确预测。如同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表现一样,股票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基本面、技术面状况,仅仅属于股市运作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外因),与市场资金流动及股价未来走势之间,不存在直接、简单、清晰的线性因果关系——如果一定要揭示两者之间逻辑关系的话,那么只能从股市波动的本质属性入手进行探究。
经过长期而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内在逻辑关系或者动力学机制,就是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法则(内因)!这也正是造成股市波动形态和轨迹无法被准确预测,以及股市上“有因无果”、“无因有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等现象层出不穷的最根本原因,而人们对各种复杂因果关系的表面化、简单化、理想化解释及行为响应,实际上只不过是人类厌恶不确定性所引致的一种生物本能反应,以及漠视“复杂性”与“随机性”、“相关性”与“因果性”之间的区别而已。
尽管如此,演化分析并不完全排斥价量分析,只是强调:股市波动K线形态只不过是股市演化机制的一种颇具“蒙蔽性”的直观、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只有把技术分析纳入股市运动的根本属性分析框架内,才能赋予其高胜算博弈的基础前提;演化分析也不排斥企业价值分析,只是强调:相对于如此繁杂多变的宏观与微观经济变量,投资者知识、视野、能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企业发展状况不确定性也普遍存在,加上生存竞争压力和人性固有弱点的共同影响,人们所谓的企业价值及合理估值,不仅其客观性值得商榷,而且会随着市场生态和价值取向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它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往往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存在因果关系,即“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公司易选,但好时机难择”——巴菲特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这样说道:“在华尔街,股价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巨大影响,当最情绪化、最贪婪的或最沮丧的人决定股价的高低时,所谓市场价格是理性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事实上,市场价格经常是荒谬愚蠢的”。因此,只有把基本分析纳入股市运动的根本属性分析框架内,才能为普通投资者的中短期交易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演化证券学领域与模型

股票市场是一个**代谢、协同演化的巨型生态系统,如果剥开市场波动的表象,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股市博弈中的买入和卖出,交易的都是人性(生物本能),股票只不过是一种载体(**)罢了。
由于市场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加上投资者个人的天生禀赋、心智模式、认知框架、价值取向、风险偏好、心态意欲各不相同,因此,股市上不存在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策略和盈利模式。演化博弈决策模型的建立,除了需要考虑基础架构及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外,其内涵本身还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持续研发的动态调整过程。
换言之,股市博弈活动需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这也是为何长期以来,人们基于现有的金融理论体系,很难在股市博弈中获得持久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EAS从“协同演化”和“动态均衡”的理念出发,归纳总结出股市演化高胜算博弈的精髓,为投资者提供一种关于股市博弈的全新思考模式和逻辑框架。目前,基于演化证券学的决策模型,主要有以下七种,基本上可以揭示和概括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锁定股市运行的确定规律,投资者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来进行高胜算博弈。
1、股市的代谢性与股价波动规律的研究 ( 代谢博弈模型,简称MGS
2、股市的趋利性与股价波动规律的研究(趋利博弈模型,简称BGS
3、股市的适应性与股价波动规律的研究(适应博弈模型,简称AGS
4、股市的可塑性与股价波动规律的研究 ( 可塑博弈模型,简称PGS
5、股市的应激性与股价波动规律的研究 ( 应激博弈模型,简称IGS
6、股市的变异性与股价波动规律的研究 ( 变异博弈模型,简称VGS
7、股市的周期性与股价波动规律的研究 ( 节律博弈模型,简称RGS
投资者只有将股市波动视为一种生物学现象,而不是经济学或物理学现象,遵循生态位的趋适、平衡、拓展等相关原则,构建一套与投资者能力边界基本匹配、可适应各种市场生态条件、针对各个研究领域特点的多样化交易模型——生态型博弈决策系统,才能科学有效地寻找和确立自身最恰当的“现实生态位”,在这个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零和博弈生态系统中建立长久的竞争优势,在看似混沌的市场中识别和捕捉高胜算博弈的良机,让股市从此更像“提款机”而不再是“绞肉机”。

演化证券学内在逻辑关系

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和证券教父、被誉为“20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直言不讳地指出:数学逻辑不适用于股票市场投资人不应该将一般的数学逻辑套用在股市上,股市行情不是用一把尺就能测量出来的,其未来走势也不是用数学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的。华尔街顶级量化金融大师、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伊曼纽尔·德曼,在《数学建模如何诱骗了华尔街》一文中,也毫无忌讳地承认: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数理分析方法)发明出一个能够预测股票价格将会如何变化的模型;如果我们相信人类行为可完全遵守数学法则,从而把有着诸多限制的模型与理论相混淆的话,其结果肯定会是一场灾难(声名显赫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终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2009年4月发表的题为《股市将引领经济复苏》的文章中声称:在很大程度上,股价变化的推动因素是人类的天生倾向,即在兴奋和恐惧之间间歇性摇摆,这种摇摆尽管也深受经济事件的影响,但它本身也自有一定“生命力”。根据我的经验,人类情绪的这种摇摆,不仅是对未来商业活动的预测,而且还是左右未来商业活动的关键起因。
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劳夫和罗伯特·希勒,则在《动物精神》一书中明确指出:有大量证据证明,动物精神才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动机,而且无所不在。主流宏观经济学假设它们不具有任何重要作用,这真可谓荒谬!
因此,只要我们承认股票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或者具有生态系统的属性,那么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股市博弈中偶尔赚钱的方法和案例有无数种,但能指导人们持久成功的完整、精炼、适用的理论体系不会太多,演化思想即使不是理解和处理股市博弈根本性问题的唯一真理,但它肯定是通往真理的一条正确、可靠路径。
对股市运行规律的长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系统与股票市场两者之间,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相同之处;股市运行规律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法则,它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对应关系,几乎涵盖了股市运作的全部过程,其逻辑基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对这些对应关系的仔细分析,可以帮助投资人更加全面地理解股市波动的本质特性,更加准确地把握股市运行的内在逻辑。
纷繁世界,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在股票投资实践中,学习和吸收生物进化优秀成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观测数理模型或者价格图表,因为前者属于大智慧,后者则只是小聪明,两者之间是“道”与“术”的关系。
概括来说,股市波动的行为表现所具有的类生物学现象和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系统股票市场
  生物体:股市交易者及其资金
  物种:某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交易者及资金类型
  种群/群落: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交易者及资金集群
  遗传密码:决定投资理念的核心要素
  基因型:股市投资理念与潜意识
  表现型:市场交易行为及其特点
  生存习性:股市操作习惯与偏好(行为偏好和风险偏好)
  生态环境:股市运作规则/潜规则与投资文化等
  生物多样性:交易主体及其理念、策略、技巧多样性
  自然选择:市场多空博弈、优胜劣汰的过程
  适者生存法则:投资人顺势而为的交易策略
  演化/变异:市场主导性价值观、审美观或交易策略的演变
  路径依赖:市场多头或空头的思维惯性
  应激反应:面对市场波动的响应和风险控制行为
  过度应激反应:面对市场波动的非理性、非特异性恐慌行为
  冬眠现象:市场环境恶劣时保存资金实力的策略
  生物节律:牛熊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或股价涨跌循环的规律性
只要对生物系统与股票市场的各种对应关系逐一地进行解析,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可持续生存智慧与博弈策略 
1.生物体:股市交易者及其资金
  所谓生物体,通常是指由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生物体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2) 生物体都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趋利性);
  (3)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5) 生物体都有可塑性;
  (6) 生物体都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7) 生物体都有生物节律现象;
  在股票市场中,股市交易者及其拥有的资金,是股票市场运作的主体,也是完成各种交易活动的基本单位,他(它)们在股市中的行为表现,与自然界里的生物体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其典型特征主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股市波动在行为特征上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在本质属性上是一种生物学现象。
2.物种:某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交易者与资金类型
  物种通常是指一个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极为相似的生物群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的繁殖单元和进化单元。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是自然选择的历史产物。
  在股票市场上,也确实存在着各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市场资金类型。例如各种公募基金、私募基金、QFII、社保资金、信托资金、券商自营资金、民间游资、中小散户资金等。
  可以认为,生物学上的物种与股票市场上的资金类型或属性相对应,自然选择在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资金的分配。股市中资金流动的方向、数量及趋势,与市场中操作策略或交易模式的受欢迎程度有关,一个成功的策略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而成为市场中的主导性策略。当另一个新的成功策略出现时,市场中的资金就会及时重新进行分配。由于交易模式的市场化选择,最终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演化。
  从这个角度看,股市不一定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肯定是资金的晴雨表。
  因此,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实际上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投资者个人不可能改变这种现象,但完全可以在制定操作策略时充分利用它。
3.种群/群落: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交易者与资金集群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群落则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种群通过种间关系紧密联系的。例如,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群落。
  在股票市场,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投资人及其资金,也会形成某种具有类似交易行为特征的“集群”,这种“集群”对一些具有相似行业/企业特点、或者相同概念/题材的股票群体的偏好和追逐,造成了股市上经常出现五花八门的“板块联动效应”或“热点题材”轮番炒作。
。。。。。。

演化证券学应用举例

人类的遗传基因由多达30亿个碱基对构成,而表达遗传基因的密码种类,只有区区数个而已。同样道理,股市博弈方法和策略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不断衍生与传承的成功秘诀,总会有某些共同之处,都应该具有某些相对稳定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主要包括投资人对于市场的时空观念,对市场趋势的理解,对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自身行为的管理四个方面。为了便于记忆,可将其归纳为4个关键词:时机趋势止损耐性,并称之为股市生存的四个“成功密码”。
通过对国际金融界几十位巅峰投资家和顶级基金经理成长经历与成功经验的系统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投资哲学,都是基于对时机、趋势、止损、耐性这四个核心要素的深刻理解。尽管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内涵没有任何差别。
如同遗传密码决定生物性状一样,在股票投资中,时机、趋势、止损、耐性这4个核心要素,在投资人思维架构中的不同定位、排列组合和优先顺序,决定了投资人不同的交易理念、操作策略和行为偏好。它们是关于股市生存智慧、鱼目混珠的海量资讯中,使用频率最高、参考价值最大的4个单词,有足够的资格成为股票投资的成功密码。在这四个成功密码中,前两者主要是投资人对于市场的认识,属于“知”的领域,可通过不断学习而获得;后两者则主要是投资人对于自身的把握,属于“行”的范畴,只有通过长期修炼才能达成股市博弈——知不易,行更难)。
在股票操作实践中,投资人如果有什么困惑,遇到什么难题,或者出现什么失误,只要从这四个维度认真探寻原因,那么基本上都可以解开种种谜团,找到正确的答案。显而易见,它们是股票操作理念最具生命力的内涵,是普通投资人通往成功彼岸的四维路径。

演化证券学分析方法比较

股票市场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复杂适应系统,而且还是一个多空资金激烈杀戮、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角斗场"和“屠宰场”,其生存竞争策略和手段,诡异多变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因此,股市波动及其演化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更不是普通投资者能力所能驾驭的范围!
从研究范式的特征和视角来划分,股票投资领域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
如同医学领域的中医学和西医学,在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存在本质区别一样,上述三种分析方法也是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其主要研究对象,只侧重于市场运作的某一特定方面或者范畴,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但对于探讨股市博弈的方法和对策,又都具有参考价值。它们的理论基础、前提假设、范式定位、基本策略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既相互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相互联系之处,主要表现在投资决策的具体操作层面——技术分析要有基本分析的支持,才能避免“缘木求鱼”,而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要纳入演化分析的基本框架,才能提高其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重要区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何理解人与市场关系的哲学层面——技术分析派认为市场是对的,股价走势已经包含了所有有用的信息,其基本策略是“顺势而为并及时纠错”;基本分析派认为他们自己的分析是对的,市场出错会经常发生,其基本策略是利用市场出错机会“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而演化分析派认为股市波动的行为表现具有类生物学现象,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企业价值、市场估值),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高估低估、超买超卖),市场和投资者的对错都不存在恒定、统一、普世、绝对的评判标准,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生态、价值取向和人性弱点的协同演化进程,其基本策略是“一切以生物本能与进化法则考量为前提”。
(1)、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以企业内在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决定企业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入手(一般经济学范式),进行详尽分析以大概测算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并与当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投资建议。基本分析认为股价波动轨迹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而只能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并长期持有”,在安全边际消失后卖出。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派的“价值投资之父”。1934 年他把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课程讲义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证券分析》,该书第一次把客观理性分析,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投机文化之中。
(2)、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以股价涨跌的直观行为表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形态和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K线图表与技术指标入手(数理或牛顿范式),对股市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有三个颇具争议的前提假设,即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波动;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是100多年前股市启蒙时期形成的经验总结和若干所谓的“规律”,实际上是在机械决定论盛行的年代,将股市波动视为一种物理学现象,尽管在一定市场条件下有些参考价值,但总体而言误导多于指导,其根本缺陷在于它没有坚实的科学理论支撑,经不起科学的检验,终究也经不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目前,在西方股市中应用技术分析的已经很少,但在国内仍有很多人信奉技术分析,比较流行的方法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3)、演化分析(Evolutionary Analysis):以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内在属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方面入手(生物学或达尔文范式),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演化分析认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只有从股市波动的根本属性出发,深入研究股市中的各种复杂因果关系,才能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博弈决策框架,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若市场弱式有效,则技术分析是无用的;若市场半强式有效,则基本分析也是无用的。然而,EMH把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无用,归因于市场的有效程度,则是一个伪命题,是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出现偏差所致。因为EAS的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是一个巨型、**度、协同演化的生态系统,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对应于演化分析),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经济学或物理学现象(对应于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无论市场的强弱有效程度如何,试图借助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来探讨股市波动的逻辑与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徒劳无功的!
股票市场起源于欧美国家,有关股票投资的各种流行理论,也全部由欧美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所创立。作为股市波动逻辑的生物学解读、中国学者发明的全新理论体系,演化分析以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作为研究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诸多盲区陷阱。例如,技术分析的信奉者,经常忽视不同市场生态制约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误以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和“历史会重演”的前提假设是一种普遍性和确定性规律,盲目相信“趋势线”、“波浪形态”、“阻力位”、“支撑位”、“金叉”、“死叉”等等的市场意义及其作用,一旦沉迷于各种技术指标或波浪曲线分析,就意味着走进了死胡同!而基本分析的追随者,则往往轻视牛熊轮回节律性和人性弱点的杀伤力及其深远影响,牛市来临时一味强调安全边际,熊市来临时一味强调长期持有,一旦陷入思维僵化的泥潭,机会成本和潜在风险也就徒然增大!
目前,演化分析虽然在学术表达上存在一定困难,尚无法做到直观、精确、易懂,但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如果按照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那么,演化分析的这些缺点,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对于那些以股价涨跌作为研究对象及视角的分析方法,巴菲特曾经尖锐地指出:“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者根本不会浪费精力去讨论什么Beta、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证券投资报酬率之间的协方差,他们对这些东西丝毫也不感兴趣。我总是惊奇地发现,如此众多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分析臭味相投,他们关注的都是股票价格和数量行为”。
巴菲特的导师、享有“价值投资之父”美誉的格雷厄姆,则替股市起了一个人格化的名字——市场先生,并把他视为一名躁狂抑郁症患者。十分遗憾的是,格雷厄姆只给出如何对付“市场先生”的简单方法,却未能指出应该怎样对他进行科学的“病理诊断”。更耐人寻味的是,格雷厄姆去世前不久,在接受美国《财务分析师》杂志访谈中,宣布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派,最终相信“有效市场”理论。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和说法,把股市比喻为一个多愁善感、喜怒无常的疑似肺炎患者,把股市波动视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学现象,那么,技术分析就相当于患者体温测量,基本分析相当于血液检验,而演化分析则相当于X光透视。充分认识这一“病理诊断”的隐喻意义,有助于厘清“复杂性”与“随机性”、“相关性”与“因果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羊群效应”、“必然性”与“偶然性”、“常态”与“特例”之间的根本性差异,正确看待认知体系和博弈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拓展人们对股市运行规律的真正理解,找到符合逻辑、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由于受到机械决定论的流行思维定式的限制、以及各种有着致命缺陷的投资理论的影响,投资者在具体决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误区与困境,其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认识论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方法论上却又简单问题复杂化;最主要的困境在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可靠性、准确性实属“此一时彼一时”,其科学性和逻辑性一直受到广泛质疑,而基本分析的客观性显然是“见仁见智”,其适用性、时效性、针对性也受到严峻挑战。
与各种流行分析方法显著不同的是,演化分析方法论强调,除非投资者对股市运作逻辑及人性弱点具有天才般的洞察力,并且自身具备完善的心智模式、超凡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管理能力,再加上不可或缺的偶然性因素(运气成分),否则,任何企图针对市场短期波动轨迹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及策略实施的努力,实际上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它更多聚焦于帮助普通投资者,建立起一种观察和认识股市波动的全新思维模式,摆脱对各种复杂因果关系理解的表面化、简单化、理想化倾向,突破机械论的思维定势和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片面性,从中期演化的视角来理解股市运行规律及其博弈策略,对中期或重大波动行情做出正确判断,以最终达成持续和稳健获利的目标——怀着对人性弱点、市场波动复杂性、中国股市生态特殊性的敬畏之心,主要定位于中期演化狙击手,而不是巴菲特式的“股神”,更不是短线赌徒。
EAS认为,“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是股市运作的主导性力量,是推动市场持续演化的原动力;股市波动并非基于数理逻辑,所有市场行为都受到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法则的广泛制约;要多从“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角度来研究市场,多以“协同演化”和“动态均衡”的理念来理解市场;应该将演化分析作为股市博弈的方法导航及行动指南,借鉴、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精华,重点针对市场生态、企业价值、人性弱点的协同演化进程,进行动态分析,客观判断,谨慎决策。
在股票交易实践中,只要我们认同EAS的基本原理,把股市看作是一个带有臆想、偏见、情绪的鲜活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而不是一台呆板的机器或甘于被人随意摆弄的时钟,运用演化分析方法来观察和研究市场,那么,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摆脱错误思维方式的束博,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清除认识论上的盲点,规避方法论上的误区,建立起符合股市运行规律的正确理念,早日获得可持续博弈能力。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演化证券学由于抓住了股市波动的本质属性,具有高度的科学、系统性、逻辑性、可扩展性,因此能够集众智于一身,融百策于一体,将许多颇具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一网打尽”:有兴趣对股市波动机理做进一步探讨的投资者,可详细研读索罗斯的经典著作《金融炼金术》和罗伯特·席勒的《非理性繁荣》,其“反身性理论”、“非线性反馈机制”与EAS的“协同演化”、“动态均衡”理念以及“适应性”、“可塑性”观点,可谓殊途同归;马克·布坎南在《隐藏的逻辑》中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论述,则与EAS对股市“本质属性”的研究结果如出一辙。至于格雷厄姆眼中的“市场先生”,显然与EAS关于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特征描述高度契合;江恩理论的“时间法则”,则与EAS的“节律性”有共通之处;而巴菲特强调的“能力圈”投资原则和“决策卡”概念,以及查理·芒格推崇的基于多学科研究的“生态”投资法和基于投资者差异的个性化策略构建,与EAS的“生态型博弈决策系统”,在基本理念上不谋而合;而人们经常采用的信息(事件)驱动型交易策略,实际上只是EAS“应激博弈模型”的一种应用案例而已。

演化证券学投资理论比较

现代的股票交易活动,以1 7 9 2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为标志,1 8 9 6 年道氏编制并发布道琼斯指数,可以看做是股市启蒙时期的分水岭,而1 9 5 2 年马科维茨发表题为《资产组合选择》的学术论文,则标志着股票投资理论正式登入学术的殿堂。
股市博弈如同在一片未知的海域中航行,投资理论就像一盏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是避免方向性、颠覆性错误所必需,具有独立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仅需要有正确、完整、适用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而且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的是,还必须将其视为一种信仰来恪守,才不至于在实践中轻易被意欲本能(荷尔蒙)和外部诱惑所俘虏(巴菲特被称为“股神”,这才是真谛之所在)。否则,要想成为股市博弈的最终赢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人类不是被一无所知的事所累,而是被深信不疑的事所累!尤其在投资世界里,人们的处境和行为表现,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期以来,各种投资理论流派之间就一直争论不休、互不相让。相对而言,EAS以“**代谢”、“协同演化”、“动态均衡”的理念,作为市场实证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和各种理论流派的冲突,有利于投资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科学精神,接受实践检验,以最大限度规避各种错误理论的影响。
凯恩斯选美论
选美论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的关于金融市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应用人们熟悉的选美活动的规则及现象,认为金融投资如同选美,投资人买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股票并非至关重要,只有正确地预测其他投资者的可能动向,才能在投机市场中稳操胜券,并以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形容股市投资中的风险。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
1952年,美国学者马科维茨在他的学术论文《资产组合选择》中,首次引入资产组合报酬的均值和方差这两个量化指标,将数理方法应用于证券投资研究,以数学化的方式解释投资分散化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资产组合和选择问题,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简称MPT)的开端。
该理论在传统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而不是回报,是整个投资过程的重心,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马可维茨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 Theory)
1964年,奥斯本以布朗运动原理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市场对随机到来的事件信息作出的实际反应,现今的股价已基本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布朗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其变动路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有效市场假说(EMH)
1965年,美国学者尤金·法玛发表了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博士毕业论文,并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简称EMH)。它有一个颇受质疑的理想化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归纳起来,EMH对于投资者的意义是:若市场弱式有效,则技术分析是无用的;若市场半强式有效,则基本分析也是无用的。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四十年以来,第一次两位持有完全相反学术观点的学者分享同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行为金融学(BF)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行为金融学(简称BF)是金融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由于卡内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的分析范式,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内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行为金融学虽然试图深挖金融市场运作背后的奥秘,但既不系统也不透彻,因此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究其原因,也许就像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尔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
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至今为止,关于证券市场运作逻辑和规律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演化证券学(EAS)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在《股市真面目》、《股市波动的逻辑》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将生命科学研究的视角与股市博弈的方法论结合起来,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
作为股市波动逻辑的生物学解读,EAS认为在本质意义上,股市波动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是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行为表现上,股市波动具有类生物学现象,是一种特殊、非线性、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无法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
以上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这个中心命题来展开的。
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最初来源于《华尔街日报》的创始人和首位编辑查尔斯·道发表在该报上的文章汇编。直到1922年汉密尔顿出版《股市晴雨表》,才基本上建立起道氏理论的思想体系。其基本观点认为,股市波动有三种趋势:主要趋势、次要趋势、短暂趋势。
其实,早在100多年以前,查尔斯·道就明确指出,其理论并不是用于预测股市,甚至不是用于指导投资者,而是一种反映经济运行总体趋势的晴雨表。大多数人将道氏理论当作一种技术分析手段——这是非常遗憾的一种观点。其实,道氏理论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其宝贵的哲学思想,这是它的全部精髓。
艾略特波浪理论
美国会计师和证券分析专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在研究了道氏理论后,指出股价的涨跌起伏犹如海洋的潮汐波动,有节奏、周期性地重复出现,是有规律可循的。该理论是从道氏理论中繁衍出来的一整套精细的分析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研判股市波动趋势的分析方法。
江恩理论
威廉·江恩通过对数学、几何学、宗教、天文学的综合运用,研究指出股票、期货市场里存在着某种自然规则,其价格运行趋势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该理论认为,市场的波动率或内在周期性因素,来自于时间和价格的倍数关系,当其内在波动频率与外来推动力频率恰好形成倍数关系时,便会出现所谓的共振现象,从而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演化证券学相关人物

吴家俊演化证券学创始人、证券演化分析奠基人
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
1990-1992年先后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学习,开始从事证券市场的研究与实践。
1993年正式成为中国股市第一代投资者,股海搏击二十余年,斩获颇丰。
曾任职于广东省科学院等机构,现为职业投资人、独立学者。
创造性将生命科学研究的视角和股市博弈的方法论结合起来,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认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学现象,而不是经济学或物理学现象;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并将其独创的生态型博弈决策系统,实际应用于股票投资而获得巨大成功——经过近十年牛熊轮回、跌宕起伏的市场反复验证确认成效显著,所管理的资产增值15.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6%。
其代表作《股市真面目》、《股市波动的逻辑》等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颠覆了股市运行机理的传统理论,可称为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由于其在演化博弈投资体系研究与实践方面的精深造诣,以及在证券市场演化分析领域的开创贡献指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学现象,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经济学或物理学现象;率先将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成功地运用于股市波动研究及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为股市演化分析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并创立和发展了一个证券市场分析的新学派――演化分析学派,而被誉为“证券演化分析之父”。

演化证券学延伸阅读

1、《动物精神》,(美)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席勒著,2012年12月第二版
2、《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美)迈克尔·舍默著,2009年7月第1版
3、《魔鬼投资学》,(美)迈克尔·莫布森著,2007年10月第1版
4、交易员心中最经典的文章:人性的缺陷,《凤凰财经》,2015年10月12日
5、达尔文是经济学鼻祖,《洛杉矶时报》,2011年10月18日
6、金融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的内相似性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2010年02期
7、基于中国股市的进化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7 年第10 期
8、从均衡走向演化——经济学范式的演进,《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3期
9、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获奖理由:为资产价值认知奠基,《新华网》,2013年10月14日
10、昔日“股神”今何在:从赵丹阳但斌到王亚伟徐翔,《股市动态分析》,2013年11月04日
11、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投资高手,《腾讯网》,2016年3月16日

演化证券学相关文献

1、《金融进化论》,(美)里奥M·蒂尔曼著,2009年3月第一版
2、《演化经济学》,陈劲,王焕祥编著,2008年2月第一版
3、这就是股市真面目吗?价值中国网,读书评论-2011-03-26
4、经济学诺奖缘何六次钟情博弈论?新京报-2012-10-16
5、演化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范式的创新 九五论文网-2012-10-12
6、演化金融学最新研究进展 生产力研究,学术动态综述-2007-04-01
7、演化金融学的创新与展望 学习与探索,2012年07期
8、索罗斯:人们仍未搞懂金融市场 中财网,2013年01月28日
参考资料
  • 1.    陈劲,王焕祥.《演化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第90页
  • 2.    经济学需要更多“人性”  .人民网.2014-06-02[引用日期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