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财政措施,包括支出及收入两个层面。**支出包括国防、教育文化、公共建设、偿付公债利息等项目,收入面主要是各种税收及公营事业盈余缴库两大项。当收支相等时,称为预算平衡。

平衡预算平衡预算

传统理论上具体指的是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和物资供求之间的综合平衡,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综合平衡理论。“四平”理论认为,财政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关键,银行信贷收支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反映,外汇收支平衡是综合平衡的补充,物资供求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基础。但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国民经济状况己发生很大变化,对这一理论需要重新认识和更新。比如,随着统收统支体制的打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再讲财政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关键已难成立;再如,在传统体制下,由于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较少,居民货币收入水平和储蓄倾向都较低,因而企业和居民收支在综合平衡中的作用微不足道。但在市场体制下它们已成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等等。 [1] 
尽管如此,“四平”理论作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原理对我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对当前我国经济实现综合平衡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①以平衡求平衡。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分别保持平衡可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并且它们在综合平衡中居于不同的地位。这是传统“四平”理论的基本思想。虽然其也要求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彼此之间要相互协调,但仅是作为不能分别保持平衡的补救措施。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运行的非均衡性,通常更强调通过财政、信贷、物资、外汇之间的协调来实现综合平衡,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其各自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因为财政、信贷、外汇收支中任何一个项目的失衡都可能是总量失衡的原因。在由某一项目失衡而导致总量失衡的条件下,**将被迫通过另一项目反方向的失衡来调节,说到底,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②抓主要矛盾。财政收支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关键的判断,抓住了计划体制下制约综合平衡的主要矛盾。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结论已不再适用,但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对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收支综合平衡仍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由于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部门的货币收支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都会综合反映到银行信贷收支上来,而且银行系统还担负着提供和创造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因而银行是各部门货币收支的中介和枢纽。由于需求都是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因而供求平衡主要取决于银行信贷收支状况。换句话说,银行信贷收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综合平衡的关键。认识到这一点,对实现财政收支综合平衡也有重要意义。

平衡预算预算内容和编制方法

全面预算体系包括利润预算、资本性支出资金平衡预算、现金收支平衡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
利润预算包括销售收入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燃料成本预算、财务费用预算。投资收益预算等。要求根据资产经营管理考核目标,在确保完成省公司分解下达的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正确测算生产、销售情况来加以编制,月度利润预算根据年度预算分解编制,分解时要结合各月的实际情况并做到各月间尽可能平衡,避免大起大落。
资本性支出资金平衡预算包括资本性支出来源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资本性支出来源主要包括当年计提的折旧、税后留利、收回长期投资、各种贷款等。而资本性支出项目则主要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技改、科技开发、资产购置等。资本性支出项目的安排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全年支出总额不得突破来源总额,项目资金来源不准留有缺口。在项目安排上要优先满足偿还贷款、各类重点工程及大中型基建、技改、科技项目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未来若干年内资金延续的需要。相应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完成之后,要上报给归口管理的生产技术部门进行审核,由后者根据预算项目的经济性、重要性将预算项目排好优先次序,省公司根据这一顺序核定最终纳入预算的资本性支出项目并据以落实资金。
现金收支平衡预算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绌、现金融通四部分。现金融通时要考虑满足正常周转需用的现金存量总额,在现金缺额较大时要考虑现金筹措的可能性;如果筹措的资金不能达到平衡要求,则应考虑调整和修改资本性支出预算。
资产负债预算主要侧重于有关财务指标的控制,如使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达到上级的要求,资产负债预算应制约其他预算的编制。
现金流量预算根据利润预算、资本性项目预算及有关资料编制,包括在经营活动中及投资、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上下级之间的交拨款项须以总额分别反映,不准以交拨相抵后的净额反映。

平衡预算流程

1、预算目标的确定、下达。根据预算年度经营目标及相关制度确定基层各单位的年度目标利润、资产负债率、资产回报率、坏账损失率和投资收益率等预算指标,并在预算年度上一年的11月底之前下达给各基层单位。
2.预算草案的编制、上报。各基层单位在确保完成下达的各项目标前提下,根据本单位实际经营情况编制预算年度财务预算草案,并在预算年度上一年12月底前上报。具体编制流程如下:
(1)基层单位的各个责任中心编制与该中心有关的各项预算,报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2)基层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相关预算方案,并对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报主管厂(局)长审定,经主管厂(局)长审定后审核、平衡。
(3)基层单位审核各项财务预算,并进行平衡、汇总,审定后上报
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依据本量利的相互关系,计算出了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条件下的销售水平称之为盈亏平衡点销量。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下,我们把实现目标利润情况下的销售水平与总成本的交点称之为预算平衡点,即图中(见下图)所示的X点,预算平衡点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考察其能否实现目标利润的直接依据。
预算平衡点模型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预算平衡点的图形表示,能够直观地表达出目标利润的实现过程,明确地描述超预算平稀点的财务意义。预算平稀点下方的三角形区域,表明了目标利润的实现过程,V0线包括了目标利润和总成本,该线与销售收入线S相交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利润的实现过程,V0、S和T线相交的区域直观地表明了这一过程。预算平衡点的右上方区域,即S和V0相交的右方区域,表示的是超预算利润区,或超目标利润区。
预算平衡点图对于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在该模式下,目标利润确定之后,就转向销售预算,使目标利润转化为一个市场可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成本、费用预算就意味着使目标利润转化为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的可实现过程。在成本、费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面向市场,扩大销售,是企业实现目标利润、获取超目标利润的最好途径。
在预算平衡点下方,销售收入无法达成目标利润,如果无法再将销售收入扩大,只能通过技术革新、减少人工成本支出来降低变动成本或通过管理上的改善来降低固定费用以及其他措施,以促使目标利润的实现。在预算平衡点上方,销售预算已达成目标利润,这时也要进行技术革新,节约人工耗费,同时要控制固定费用,但这时的成本费用降低已由一个被迫降低过程变为一个主动寻求降低的过程,也就是企业主动追求超目标利润的过程
在销售市场或生产能力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企业销售收入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单位变动成本对企业来说一般又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时固定费用成为调节预算平衡点的重要杠杆,企业应积极寻求新的改善点,合理降低固定费用开支(图中表示为T线的降低,从而带来了V0线降低)。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目标利润,而且在企业能够实现目标利润的条件下,通过节约固定费用开支,能够为企业带来超目标利润。也就是说,节约了固定费用开支,等于多实现了相应金额的利润,反之,固定费用开支的增加等于利润金额的减少。预算平衡点图是对这一过程最直观的表述
参考资料
  • 1.    四平理论  .价值中国[引用日期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