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病证名。即中气下陷,又称脾气下陷,气虚下陷。

下陷解读

中气下陷,多指由于脾气虚引致组织弛缓不收、脏器脱垂一类病证。脾居中焦,其气主升,若饮食劳倦伤脾,或久病损脾,皆可致脾阳虚陷,升提失司。

下陷中医应用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胀坠,便意频数,小便淋沥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及小儿囟陷等。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身、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升阳补气汤(厚朴、升麻、羌活、白芍、独活、防风、炙甘草、泽泻、生地黄、柴胡)、举元煎(人参、生炙黄芪、炙甘草、炒升麻、炒白术)。
[1-2] 
参考资料
  • 1.    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 2.    孙世发.《消化内科顽症金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