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规律是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零,经营杠杆系数恒大于1;产销量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成本指标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同;单价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在同一产销量水平上,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利润变动幅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经营杠杆系数定义

经营杠杆系数(DOL),也称营业杠杆系数或营业杠杆程度,是指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动率相对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比。 [1] 

经营杠杆系数计算公式

定义计算公式为DOL=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EBIT/EBIT)/(△Q/Q),△EBIT是息税前利润变动额,△Q为产销量变动值。
公式的推导:
经营杠杆系数=(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于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即为息税前利润(EBIT),因此又有:
经营杠杆系数(DOL)=(息税前利润EBIT+固定成本)/ 息税前利润EBIT=(EBIT+F)/EBIT=M/(M-F)
为了反映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经营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经营风险的高低,必须要测算经营杠杆系数。一般而言,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对经营杠杆利益的影响越强,经营风险也越大。

经营杠杆系数演化规则

1.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增长(或减少)所引起的营业利润增长(或减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3.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前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增: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后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减: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此时经营风险趋近于无穷大;
4.在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金额。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加大都会引起经营杠杆系数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公司应采取多种方式增加销售额,这样利润就会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增加,从而赢得“正杠杆利益”。否则,一旦销售额减少时,利润会下降的更快,形成“负杠杆利益”。

经营杠杆系数影响因素

影响营业杠杆系数大小的因素除了固定成本和营业总额(产销量)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产品供求的变动。产品供求关系变动,使产品售价和变动成本都可能发生变动,从而对营业杠杆系数产生影响。②产品售价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产品售价的变动将会影响营业杠杆系数。当其他条件不变,产品售价上升,营业杠杆系数会下降,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售价来降低营业风险。③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单位产品变动成本额或变动成本率的变动亦会影响营业杠杆系数。当其他条件不变,单位产品变动成本额或变动成本率下降,营业杠杆系数也会下降,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或变动成本来降低营业风险。④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在一定的产销规模内,固定成本总额相对保持不变。如果产销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固定成本总额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动。

经营杠杆系数分析

在市场繁荣业务增长很快时,公司可通过增加固定成本投入或减少变动成本支出来提高经营杠杆系数,以充分发挥正杠杆利益用途。
在市场衰退业务不振时,公司应尽量压缩开发费用、广告费用、市场营销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开支,以减少固定成本的比重,降低经营杠杆系数,降低经营风险,避免负杠杆利益。
参考资料
  •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2年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河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