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市场汇率的实际变化是法定汇率调整的一个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法定汇率的上调或下调又会引起市场汇率的同方向波动。汇率的调整可分为汇率上调和下调。汇率上调,亦称货币对外法定贬值,即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升。汇率上调或法定贬值一般是在该国经济状况不佳、出口贸易增长滞缓、贸易逆差严重、国际收支危机和失业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措施。它对于促进本国商品出口、限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一些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较小的国家,其作用极为有限,有时还会导致本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加剧国内通货膨胀。汇率下调,亦称货币对外法定升值,即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降。汇率下调对经济的影响正好与汇率上调相反,它一方面可以起到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会限制本国商品出口、扩大进口,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因此,汇率下调一般是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国际收支情况较好,特别是贸易顺差较大时,在国际压力下不得不进行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各国经常采用这两种措施。例如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元两次分别贬值7. 89%和10%,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相对下降,在这一时期,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又多次升值,使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