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是指在本国境内由外国独资创办的银行。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根据各国银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对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加以限制;也有些国家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管理与本国银行一视同仁。它主要凭借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广泛的国际网点等有利条件,为在其他国家的本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贷款,支持其向外扩张和直接投资。外资银行有的是由一个国家的银行创办的,也有的是几个国家的银行共同投资创办的。
2018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已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银行业各项开放措施持续落地,多项市场准入申请已获受理和批准。 [1] 

外资银行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第一阶段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拉开了首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首都外资银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年到1995年,以代表处形式存在,主要从事与代表外国银行业务相关的联络、市场调查、咨询等非营业性活动;1995年底到2004年,以外国银行分行形式存在,开始经营外币项下商业银行业务,在此阶段共有24家外国银行分行在北京开设分行;2004年12月到2006年12月,外资银行业务由外币延伸至人民币项下;2006年12月至今,实施“分行与法人并行,法人导向政策”,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地域和客户对象上的限制,已有摩根大通、友利、韩亚、德意志、新韩、法兴等6家银行改制为在京注册法人,辖内34家分行中已有19家改制为法人银行分行,其余15家外国银行分行中也有4家即将改制。

外资银行第二阶段

首都外资银行自开始从事经营性业务即第二发展阶段以来,资产、业务、网点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6月底,在京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987.36亿元人民币,较1996年底增长12.64倍;贷款余额739.23亿元人民币,较1996年底增长10.25倍;存款余额767.89亿元人民币,较1996年底增长22.20倍;网点由1995年底的5家外国银行在京分行发展成6家在京注册法人、19家我国注册法人银行在京分行、15家外国银行在京分行、28家支行。步入第四发展阶段,即实施法人导向政策以来,外资银行在京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大力拓展,改制法人银行已成为在京外资银行发展主流,截至2008年6月底,已开业各法人银行北京分行资产总额占辖内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76.72%;各项贷款占比78.61%;各项存款占比90.71%。

外资银行风险管理

随着资产、业务、网点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有效解决业务发展与管理能力不匹配问题,外资银行开始将部分授信审批、风险管理职能开始由境外移至境内,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从境外被派遣到境内工作。特别是改制法人逐步建立健全包括董事会及下设的相关专业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公司治理架构,在战略决策、预算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相对独立于境外母行。
中信嘉华银行在改制后董事会下设了由母行董事组成的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并从母行派遣资深的风险管控人员加强子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出于集中风险管理需要而将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如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瑞穗实业银行通过改制也大大加强了在华机构的管理;摩根大通在改制后派遣亚太区的首席行政官和首席运营官分别担任子行董事会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提升了决策效能,并在子行设立了2名风险控制经理,负责子行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外包服务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业务灾备应急计划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工作;东亚银行改制后成立单独的中国战略部,制定该行中国的发展战略,并提交本地董事会讨论通过,而母行战略部不再制定中国发展战略。

外资银行共谋发展

来自中外资银行和各监管机构的专家共议后危机时代中外资银行的转折和发展,就宏观经济、国际银行业变局、中外资银行竞争与合作、中国银行业监管警示这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宏观方面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突袭全球,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在这一轮全球新一轮经济衰退中,也受到冲击,但是全球危机对于中国也有一个正面影响,就是终于意识到储蓄率太高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必须要进行财政等多方面改革。
中国的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终于因为审慎而获得了回报,躲过了一劫。但是未来中国经济仍然必须避免落入“赶超陷阱”,关键应该要保持多种“要素”的增长,包括资本投入、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等多种要素才是增长关键。 国际银行业变局的探讨中,银行界代表认为,整个全球银行业的格局的确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长的速度是有所下滑,受困的银行业的金融状况也发生了变化。而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这一部分确实一枝独秀。下一步外资银行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规避国外风险,大力发展中国业务。
2012年外资银行在规模小幅扩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在中国内地的差异化经营步伐。数据显示,资本运作方面,多家外资行有增资之举;市场拓展方面,手段机动灵活,差异化定价争夺目标客户;渠道建设方面:网点布设稳步推进,专业网点不断现身;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预计未来3年在中国利润将保持20%的年均收入增长。2011年中国的181家外资银行的总利润翻了一番,从2010年的77.8亿元增加至167.3亿元;总资产增长24%,达到2.15万亿元。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金融服务合伙人胡亮告诉记者,在华外资银行利润增速快于中资银行的主要原因是,利差扩大、随人民币国际化衍生业务量猛增、外资行充分融入银行间市场和基数较低。不过,由于同期中资银行成长速度也相当快且外资银行的基数较小,外资银行**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从1.83%升至1.93%。

外资银行理财陷阱

外资银行一直受到中国大陆投资者的信赖,然而却成了投资者投诉的“重灾区”,媒体上频现内地富豪“声泪俱下”地控诉某某外资银行的报道。一时间,外资银行似乎成了理财市场的众矢之的。信息不透明、零收益、负收益、甚至坑蒙拐骗误导投资者,一系列银行理财产品丑闻正在舆论的推动下演化成一场公共事件。
产品复杂
美国金融风暴的一个巨浪把中国的一些富豪拍得稀里哗啦的,北京就有许多人被美国的“打折”股票骗走数千万,或上亿元的。而全国则被骗人数更为广大,按著名经济学家的推测:甚至有不少国企和民营企业深受其害。2007年北京富豪郝婷事件。当时郝婷买了星展银行的理财产品,短短几个月,她账户上的8000多万资金就化为乌有,而且还倒欠星展银行9千多万。而导致富豪们巨亏的均来自外资银行的一种叫KODA的衍生品。 可以看出KODA是一种收益封顶的衍生产品。购买该产品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预期股票市场会上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利,不过获利有限。然而一旦标的下跌,投资者就会亏损,此时该产品的杠杆作用会放大损失。 由于收益有限但风险无限,国外的投资者曾经给这种高风险产品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IKILLYOULATER”,中文意思是“我会迟早杀死你”。
投资顾问误导
投资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购买环节,大多是理财经理没有解释清楚理财产品的设计结构,没有全面说明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等。实际上,理财顾问在向客户推销这款产品时,往往并没有充分向投资者解释产品的潜在风险,只是片面地说明客户可以用低于市价一定折扣的价格买入相应股票,使得大多数投资人误以为自己在银行的帮助下可以比普通投资者更低的价格买到相同的股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买入股票,而是买入了这些外资银行创设的与证券股票挂钩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其投资账户的资金并没有实际买入股票,而是作为保证金与银行对赌相应股票未来一年期的股价变化方向。

外资银行中国外资

上海市
位于在上海市设立的外资银行总部
银行名称外资来源国家或地区进入时间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香港1865年(后于2007年在上海注册成立)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英国1858年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香港1920年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美国1902年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新加坡1995年(注:1993年曾在北京设有代表处,2007年正式开业)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香港2007年
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新加坡1927年(注:1925年曾在厦门设立分行,之后总部搬至上海)
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香港2007年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英国2010年由前身上海荷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改名而来,至2016年解散。
美国银行美国1981年(注:当时曾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之后总部搬至上海)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日本2007年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澳新银行”)澳大利亚、新西兰2010年
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日本2007年
北德意志州银行德国2004年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又叫“上海巴黎银行”)法国1992年
德国商业银行德国1994年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法国1888年(后于2009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总部)
荷兰合作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荷兰(不明)
华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美国1992年
挪威银行公共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挪威2006年
三井住友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日本2009年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瑞典2005年
瑞典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瑞典2005年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瑞士1998年
瑞士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瑞士1994年
德富泰银行泰国1996年
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泰国2009年
西班牙对外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西班牙2015年
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新加坡2007年
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意大利、圣保罗1997年
意大利罗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意大利1996年
英国巴克莱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英国2005年
埃及国民银行股份公司上海分行埃及2008年
日本横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日本2009年
[2-4] 
北京市
位于在北京市设立的外资银行总部
银行名称外资来源国家或地区进入时间
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瑞士2004年
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德国1872年(后于2007年成立)
蒙特利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又叫“满地可银行”)加拿大2010年
摩根大通银行美国1920年(注:当时是在上海和天津设立办事处,之后总部搬至北京)
奥地利中央合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奥地利1995年(注:当时先在北京设代表处,后于1999年成立分行)
法国外贸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法国2015年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法国2008年
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韩国2007年
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瑞士2012年
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韩国2007年
新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韩国2008年
[2-3] 
厦门市
位于在厦门市设立的外资银行总部
银行名称外资来源国家或地区进入时间
新联商业银行菲律宾1993年
美国建东银行有限公司厦门分行美国1986年
[3] 
中国其它城市
银行名称外资来源国家或地区进入时间总部所在城市
菲律宾首都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菲律宾2010年正式营业南京市
开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泰国2017年深圳市
日本山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行日本1995年大连市
日本名古屋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日本2011年南通市
协和银行有限公司香港(之后引进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外资经营)1994年宁波市
葡萄牙储蓄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葡萄牙1993年珠海市
[3] 
澳门地区
位于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外资银行总部
银行名称外资来源国家或地区进入时间
葡萄牙商业银行葡萄牙2010年
[3]  [5] 
未选址设立总部的外资银行
银行名称外资来源国家或地区进入中国时间分行所在城市
澳洲联邦银行(又叫“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澳大利亚1994年上海、北京及其它中国村镇设有分行
韩国产业银行韩国1996年上海、广州、沈阳、北京、青岛
荷兰商业银行荷兰1985年香港、深圳、北京、大连、天津等地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加拿大1960年(只有代表处,暂未设分行)
加拿大丰业银行加拿大1994年广州、重庆、上海
马来亚银行马来西亚1994年上海、北京、昆明、深圳等地
西太平洋银行澳大利亚2007年上海、北京
德累斯登银行德国1993年上海、北京
美国纽约梅隆银行有限公司美国1999年上海、北京
印度国家银行印度2006年上海、天津
国泰世华商业银行美国2010年上海、青岛、深圳
[3] 
参考资料
  • 1.    多家外资银行负责人谈改革开放40年——外资银行日益扮演重要角色  .国务院[引用日期2018-12-21]
  • 2.    中国十大外资银行品牌(2014)-银行频道  .和讯网.2014-12-24[引用日期2018-01-21]
  • 3.    日本在中国的银行机构有哪些? - 银行业内动态  .中金在线.2012-09-15[引用日期2018-01-21]
  • 4.    荷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中证网.2015-02-21[引用日期2015-02-21]
  • 5.    印务局 - 第31/2010号行政命令  .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务局.2010-05-10[引用日期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