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魅力:为什么选择用它分析黑色系期货市场?

  核心观点

1、没有哪种技术分析方法好或不好,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只要能稳定盈利就是完美的。

 

2、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市场,表面上看赚钱很容易,但越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其实越复杂。它背后所要花费的精力远超出预期,而且,期货市场的生存率非常低。

 

3、很多人来到这个市场,就想预测,出发点就错了。我们不应该期望通过预测市场来赌一波大行情,或许有人会赢,但这里面运气成分非常大。绝大多数人抓住一波大行情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又还给市场了。

 

4、技术分析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求确定性依托,但这种确定性并不是绝对的,其背后还有人性和情绪的波动,技术分析并不能完美的演绎人性和提前预知不断变化的市场情绪。

 

5、选择缠论,除了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更新,即实现道这个层面认知的突破。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好技术分析这个工具呢?

 

 

1技术分析的目的

技术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预测市场,而是为了能在一个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寻找相对确定性的依托。

 

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市场,因为它很简单,看起来不需要你付出太多,只需点击一下鼠标,钱就来了。但是,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其实越复杂。金融市场就是这样,执行下单很容易,但是背后所需花费的精力是远远超出预期的。期货市场的生存率有多低,就不多叙述了。

 

那么学习技术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魅力在哪?其实,就是寻求确定性的依托。正因为金融市场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实际交易难度非常大,我们就需要寻找市场中的确定性。只有确定性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交易才有依据。

 

但很多时候,技术分析带来的安全感是假的!因为它是不可能带来绝对的确定性,这是一个充满博弈的市场,背后是人性+情绪的波动。怎么可能会有一种技术分析方法能够完美的演绎人性和提前预知不断变化的市场情绪呢?

 

因此,很多人来到这个市场时的出发点就错了,因为想预测市场!我们不应该期望通过预测市场来赌一波大行情,或许有人会赢,但这里面运气成分非常大。市场不缺乏明星,但缺少恒星,绝大多数人抓住一波大行情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又还给市场了。那么,技术分析该怎么用?我此前一直在探索思考。

 

 

2技术分析学习历程

1.学习各种技术分析法

2006年,我开始技术分析,最初是学习最基础的K线组合、均线等指标应用到股市中,之后又学习黄金分割法、123法则、2B理论、技术图形、波浪理论、蝴蝶理论等应用于外汇市场中,2009年之后就重心放在螺纹钢期货上了。

 

为了寻找我所希望的安全感,熟读各种技术分析理论,光波浪理论就读了不下20遍,好几个版本,同时穷尽搜索网络资源,下载诸多技术分析指标系统研究,期间还学会了文华财经、博易大师、交易开拓者编程方法,能够撰写基础的量化交易系统,看似过程很丰富,但其实感觉还是浑浑噩噩,终究没有大成,原因在于没法把各种技术分析方法融会贯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没有任何改观,觉得上方似乎触手可及而又摸不到,交易也是小盈而已,直到接触了缠论!

 

2.初识缠论,豁然开朗

最初接触缠论,感觉文字晦涩难懂,每一段都要硬着头皮读下去,什么笔、线段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期间断断续续学习好几年,看了不下20遍,直到第10遍后才有感觉),终于发现其中的知识点是能够和之前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起来,终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缠论之前学习的技术分析让我觉得浑浑噩噩,虽然随手也能写出一个量化交易策略来,但这些内容根本没法解决很多实际的交易问题。

 

比如,现在市场处于什么位置?什么时候能结束?结束的标准是什么?随后市场可能演绎的方向是哪里?行情能够运行多久,是一天还是几个月?价格波动的节奏又如何把握呢?资金管理如何操作?止损位置放在哪里?……有很多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另外,有时候交易系统虽然可以总结出术来,但没法从道的层面来获得更高级别的认知。

 

我们知道,交易盈利的产生基本都在趋势行情中,亏损则发生在震荡行情中。趋势行情的整体运行时间要少于震荡行情,个别时候甚至半年、一年都是在一个区间内震荡。而绝大部分技术分析的方法在趋势行情时都非常有效,一旦进入震荡阶段就基本失效。

 

因此,选择缠论对我而言,除了能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即实现道这个层面的认知突破。

 

3缠论学习心得

波浪理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分析知识体系,但这是西方的,所以对市场有非常精确的分析解读规则,实在解读不了时那就用X来表示,包容性其实是不足的。简单的说,就是过于要求精确和对级别的划分不清晰,造成千人千浪。

 

但是,上面所说的各种问题,缠论帮我解决了大部分!

 

通过顶底分型、笔和线段的划分,我们可以了解特定时间周期内价格所处的位置,即中枢内、中枢上或中枢下。

 

对不同的位置可以采取不一样的策略。如是中枢下,那可以等待寻找第一类买点;第一类买点出来后,又可耐心等待第二个买点的出现(出现的概率在90%以上,剩下的10%是原趋势的延续);第二个买点出来后就基本可判断是趋势行情还是反弹行情,若是趋势行情那我则可以等待第三类买点出现,若是反弹行情则反而可以找机会空进去了。

 

对于震荡行情,缠论又有级别的分析,通过对行情级别严格的划分,  完你全可以跳出当下的震荡行情来看全貌,也可以进入震荡行情的细节中来发现更小级别的交易机会。就像放大镜一样,想倍数小点看全貌还是倍数大点看细节,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需求。

 

所以,我认为缠论最大的好处在于:

1、给你一套非常严格的级别划分标准,这套标准近乎苛刻,也是最难理解的部分;这点若没学好,实际操作中就很容易出错,深有体会。同时,完全可以把波浪理论的核心思想吸纳进去,缠论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大的技术分析体系。

 

2、对于特定的级别,有非常标准的买卖点机会选择,能够让交易处于一个持续的机械分析中。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利用MACD和布林带指标来配合,寻找最佳的入场时机。

 

3、通过对价格走势级别的划分,我们知道了如何调整市场的放大镜,既能看全貌,又能看细节,就像看谷歌卫星地图一样。而不会限于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对于止损,之前一直纠结于该用抛物线指标,还是20周期均线,还是前高前低,还是固定点位止损?其实,缠论对于价格的点位非常敏感!很多时候,对于某个点位,就是不能破,哪怕破了一个点就意味着原来的结构将发生改变。因此,完全可以以这个点位作为结构变化的止损位。

 

5、对于一波行情能持续多久的问题,缠论也能解决!如果是日线级别的结构出来了,那么下一个类笔的形成就至少要5根K线(即5天);若要构成日线级别的线段,那至少要13根K线,加上实际走势的复杂性,则至少需要20天以上。有此大致的预估,就不用担心明天行情就结束了,反而可以很淡定的看着价格自己去演绎。至于具体的交易机会,则完全可以用更高倍数的放大镜来看,比如从2H级别、30M级别,甚至5M级别去发现更细致的交易机会,这都是确定性高的策略。

 

这里可以最近的行情(螺纹指数)来举例:

 

说明:接下来的图片比较多,为了得到最佳的视图效果,均用大图显示。

 

10月8日,通过对2H级别的图形分析,结合黄金分割位的测算,预计当周见底概率较大,随后将开展一波反弹行情,重回4200附近。8日当天,螺纹期货价格先出现一个5分钟级别的第二类买点,之后价格强势上行。按照级别递归,接下来应该会出现一个30分钟级别的第二类买点,之后是2小时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级别不断放大

 

螺纹指数

螺纹指数

螺纹指数

螺纹指数

 

10月11日,30分钟级别的第二类买点形成。

10月22日,2小时级别的第二类买点形成。

10月23日,2小时级别第二类买点形成后,嵌套的30分钟级别第二类买点形成。

 

螺纹指数

螺纹指数

螺纹指数

螺纹指数

螺纹指数

螺纹指数

 

回过头来看,这一波行情的演绎、各级别买点的形成是不是觉得很有规律?缠论就能达到这个效果。2017年1月到现在,我每天坚持画螺纹、热卷等黑色品种的缠论解析图,截至目前已经积累了849页PPT,以作回顾总结用。

 

那么,有没有失败的案例?

 

当然有!缠论的分析是基于产业、宏观等不发生突然事件冲击下的预估,这个时候的准确率会很高。但对于突发性的事件,如中美贸易战进一步恶化消息的公布等,都会改变价格运行的结构,比如9月21日那周。若无此利空消息刺激,当时那位置的结构延续反弹概率较大。但消息出来之后,破坏了结构,那就止损做空,因为演变成空头趋势的延续了。

 

4缠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坑

缠论,毕竟是一个技术分析研究体系,不可能对市场存在的各种情况都能做到非常全面的归纳总结,实际的应用过程也会很复杂。这里简单总结下学习缠论过程中遇到的坑:

 

坑一:某些行情中不存在同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

按照缠论体系,第一类买卖点就是底背驰或顶背驰的点位,但在实际走势中,在同级别中很少出现如此标准的形态结构,直接V型反转的概率极大。所以,如果非要等到标准的第一类买卖点出现,那估计是没机会了。后面行情直接进入第二、第三类买卖点的运行中。所以,不用过于看重第一类买卖点,或者可采用更小级别的走势来分析。

 

坑二:第一类买卖点是假的

通过线段、笔的划分,我们能够找到背驰段,然后很开心的入场做多,第一类买卖点也是成功了,价格顺利推进。接下来,我们会期待第二类买卖点的出现,因为这是赚大钱的机会。以买点为例,第一波价格上涨之后,我们肯定会等价格回调,类似波浪理论的二浪回调,然后很开心的买进去,等第三浪启动。然后……怎么价格继续往下跌?还创新低了,书上不是这么说的啊!这时才基本确认,我们碰到假的的第一类买点了,回过头来看,刚才的反弹只是构筑一个更高一级别的下跌中枢而已。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多的,这上面我吃过很多次亏,最后终于找到办法规避它。

 

坑三:缠论的核心是不预测市场的,但又可给出相对明确的方向

有人认为,通过学习缠论应该能预测后面价格的走势,像波浪理论一样,第一浪出来后就可以预期第二浪的回调,第三大浪的上涨。的确,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缠论和波浪一样具有类似的预估效果,很多时候还能把大致的运行时间也预估准确。

 

但是,这点为什么说是坑呢?因为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在形态结构确定的情况下!

 

如果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就像开车过程中突然遇到了大石头挡住去路了,我们还能继续往前开吗?当然不能!缠论也一样,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那么此前的预估就错了,就必须顺应新的环境调整方向和节奏。如果不调整,那和刻舟求剑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很多时候就算你画的结构图形没得到市场验证也没事,那是市场结构变了,重新应用理论调整下,做出新的路线规划图就好了。在实际操作中,走一步看一步,脚踏实地。

 

综合来看,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还是第一类买卖点,其实所有的第二类和第三类买卖点都是更小一个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这点如果能处理好,那就能比较好的应用缠论来分析了。

 

以上基本解释了我为什么选择用缠论来分析黑色期货市场,主要觉得它适合我,而不是有多么厉害。

 

市场上,还有很多技术分析高手,有很多种套路,只要能稳定盈利就是完美的。选择缠论,除了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更新,即实现道这个层面认知的突破。因此,到现在所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已经极少了,就剩下缠论、黄金分割法和MACD以及布林带,这四样构筑了当下的交易分析系统,其它几乎不用了。

 

延伸阅读:

量化缠论——系列文章(一)

免责声明: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及交易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收藏
万德福 tomy 郁郁杨 瞅啥瞅 别激动坐下聊 小兄弟莫怕 罗十 7人赞赏收藏
相关推荐
相关下载
登录后评论
最新评论 (4)
Copyright © 2019 宽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