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中的第三类分析方法

对于个人交易者而言,我们在谈论交易方法的时候,常常说自己属于某某派,或者基本面派,或者技术派,或者这两种兼容并包,但很少见到大家有提一类交易分析方法,这便是交易行为分析

实际上,国际上很多的大基金会专门基于此建立研究团队,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其实,交易行为在期货行情的研判和操作上大有用武之地,完全可以作为第三类完整的期货交易分析手段。

以股票市场为例,我们常说的逆向投资策略就是利用市场上存在反转效应,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 并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好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和对业绩较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现象,这就为投资者利用逆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基于投资者的种种交易行为建立各种投资策略,比如惯性投资策略、集中投资策略等等。

在期货交易上,可以通过研究构成或影响期货交易行为的各个方面或因素,以获得市场内在结构上的诸多资讯,从而为交易决策提供依据。这一系列具体的分析手段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1.持仓结构分析。

通过观察持仓结构及其变化,可以获得市场资金的配置、主力动向等方面的重要资讯。持仓结构分析可以细分为如下几种:

  • 不同合约的持仓量分布。持仓分布体现了市场资金和多空能量在不同合约及不同时间段上的分配。期货近、中、远期合约的持仓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分布的失衡或畸形化,很容易为技术性挤仓或逼仓提供条件。而近期向远期合约间的迁仓交易也是存在时间规律的,可以成为价格波动的诱因,并提供相应的交易机会。
  • 主力持仓变化。主要用来观察市场各个交易侧面,尤其是机构主力的造势动向。我们每天关注国内交易所每天公布的多空持仓排名、每日公布的分类持仓报告(我们最关注的是自营商 基金净头寸变化)以及外资公布的期货大头寸报告等等。

 

2.基差结构分析。

理论上来讲,期货合约间的基差结构是由持仓费来决定的,一般的正向市场基差结构体现为近低远高,越远的合约因持仓费高而基差越大。但在现货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期货合约间基差倒挂,即出现逆转市场结构。同时,持仓结构的失衡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合约间基差结构分布的不平衡,即中间个别合约基差排列不正常,甚至严重扭曲。基差结构的异常,可以为交易提供很多获利机会,也有专门的基差交易。而合约间基差(昇贴水)的变化,也为跨期套利交易带来机会。甚至同一品种在不同市场之间的昇贴水差异,也是跨市套利交易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同时,基差的结构性变化,可以为判断价格趋势提供线索。在价格周期性循环的不同阶段,基差结构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熊市状态下,基本体现为正向市场基差结构,但在多头市场中,尤其是牛市末期(包括熊市初期),通常体现为典型的倒基差结构。

 

3.仓单与库存分析。

交易所仓单和库存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仓单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库存的变化上。库存变化是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之一,但库存变化并非我们所见到的数量增加或减少那么简单。除了隐性库存外,可见库存也与仓单的性质及其变化密切相关。如果仓单作为融资工具,或者为大的机构所控制,那么可见库存的可获量就是不确定的。因此,有时侯库存本身不过是主力调控市场价格的一个工具。我们除了关注每天交易所公布的库存动态外,还留意如下几个方面:

(1)注销仓单数量的变化,因为注销仓单的多寡反映了库存下降的未来趋势。

(2)定期予以公布的大仓单报告,反映仓单的集中程度。如果仓单集中在少数大机构手中,市场被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3)库存的地区分布以及出入库变化。库存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或不合理,容易造成现货供应的局部紧张与失衡。而有时库存集中在某个注册仓库增减,也影响到库存增减对价格波动的有效性。

 

当然,交易行为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此,这里只是列举几种,其它的大家一起探索研究。

市场往往沉湎于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寻找牛熊转换的依据,其实,交易行为分析才是最为有效的工具。无论是处于历史低位的库存、合约间基差的巨幅倒挂,还是持仓结构的异常变化、基金的动向,都为我们开启了把握行情脉动的大门。无论是基于基本面分析的趋势追随者,还是基于技术面分析的投机者,有几个不是伤痕累累?而那些简单地根据合约间的巨幅倒基差紧抱多头不动、那些根据比价关系变化以及两市间升贴水结构的差异进行跨市套利的,以及赚取合约间基差不断变化的跨月套利者,才是真正的赢家。

免责声明: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及交易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收藏
相关推荐
相关下载
登录后评论
Copyright © 2019 宽客在线